《百家争鸣》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学习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开创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重要成就
2、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相关史实
二、【重难点】
重点: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百家争鸣出现产生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36-39,用笔划出关键词 )
1、概括老子、孔子的思想主张、著作、重要成就等。
2、找出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3、说说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
“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
五、【当堂训练】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8.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 以法治国
9.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1.如果想了解孔子的言行,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孔子》 ?? B.《诗经》 C.《论语》? ? D.《春秋》
12.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3.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了何人的言论(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4.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①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当堂训练】
1、B 2、C 3、D 4、A 5、B 6、D 7、C 8、A
9、D 10、C 11、C 12、C 13、 C 14、B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课题
第8课 百家争鸣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开创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重要成就
2、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相关史实
重点
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
百家争鸣出现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播放 《孔子思想》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新课。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
师: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有哪些相关的思想主张和著作?
2、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关于老子的年代、国籍、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和地位等等
(2)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政治主张
展示一段材料,两则小故事。
师:“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提示: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
提示:①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
4、文化成就
点拨:《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5、知识拓展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二、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
提示: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的填写
主要包括:(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3、知识拓展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4、历史影响
提示: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5、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
提示:①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学生阅读课本,查找相关知识点
学生:仁,仁者爱人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知识查找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生阅读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的空前繁荣,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以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总结提升
板书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无为而治
著作:《道德经》
2、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仁、仁者爱人
教育成就
文化成就
二、百家争鸣
1、背景
2、诸子百家:墨家、儒家、法家、兵家
3、影响
课件29张PPT。百家争鸣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上视频导入:孔子的思想第8课
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开创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重要成就(重点)01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02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相关史实(难点)03概括老子、孔子的思想主张、著作、重要成就等。010203自学指导找出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说说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老子孔子百家争鸣主要思想:主要著作:百家争鸣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道德经》“仁”(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政治主张:教育成就:文化成就:背景:诸子百家:墨家、儒家、法家、兵家提出的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影响:课堂小结:百家争鸣老子道家无为而治《道德经》孔子儒家仁、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墨家、法家、兵家诸子百家背景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顺应自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李耳老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成就从前孔子拜七岁的项橐(tuó )为老师,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如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孔子的教育成就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整理古籍、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孔子的文化成就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祭孔”的由来与演变知识拓展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历史背景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子战国战国战国战国“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兼爱”、“非攻”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孟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诸子百家墨
子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诸子百家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孟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孟
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诸子百家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诸子百家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诸子百家《庄子》书影《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韩
非
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诸子百家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孙子兵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535-? 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知识拓展百家争鸣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历史影响“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合作探究①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②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