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包屯高中王会议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虽相同但数值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D.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2.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3.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经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为A=(Vt-V0)/s,其中Vo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O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4.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前进,因故紧急刹车以一0.2 m/s2的加速度前进,则刹车后汽车在1 min内通过的位移为 ( )
A.240 m B.250 m C. 260m D. 90m
5.甲、乙两小球先后从空中同一位置自由下落,甲比乙先下落0.5s,则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取g=10 m/s2) ( )
A.乙下落时,甲的速度为5 m/s B.乙下落时,甲下落的高度为1 m
C.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D.甲、乙两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6.如图1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一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7.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可能为直线运动
C.加速度减小的运动是减速运动,加速度增加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D.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获得向右的加速度时,将立即改为向右运动
8.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个位置,B为AC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恒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恒为a2,现测得,则a1、a2的大小关系是 ( )
A.a1> a2 B. a1< a2
C.a1= a2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9.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参观者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2中A、B、C、D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g取10 m/s2,要想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 ( )
A.持续发光的光源
B.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1.4 S
C.间歇发光,问隔时间为0.14 S
D.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2 S
10.某物体从A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第1 s末和第5 S末离A点距离最远
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A,
D.物体在1 s末、3 S末、5 S末速度方向改变
11.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命题“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失误的根源在
于他:①不注意观察自然现象;②对此没有做深刻的逻辑思维;③对此没有进行科学实验;④对此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你认为上述评论正确的内容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上,来自牙买加的运动员博尔特以9秒69
的成绩打破了100 m的世界纪录.假设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的摄影记者给他拍摄冲线运动,快门(曝光时间)是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设其身高为H,胸前号码布上的模糊部门的宽度是△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他的 ( )
A.1OO m成绩 B.冲线速度
C.100 m内的平均速度 D.100 m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共14分)
13.(6分)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守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像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4所示. 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 __________.P为DE的中点,连接OP并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点,则AB的长度表示_____________.
14.(8分)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6所示.已知纸带上各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可以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出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若测出斜面的长度Z和斜面右端距桌面的高度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的质量为m,则可以得出斜面对小车的阻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8分)
15.(8分)一些同学乘坐动力组列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 ”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 m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 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 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
(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
(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
16.(10分)以10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驾驶员发现正前方60 m处有一辆以4 m/s的速度与汽车同方 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驾驶员以一0.25 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经40 S停下,停下前是否发生车祸
17.(10分)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以加速度为a2做匀减速运动,抵达B点时刚好停止,若AB长度是5,则质点运动所需时间为多少
18.(10分)A,B两球,A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同时将B球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两球沿同一竖直线运动.试求B球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B球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
单元测2直线运动
1.选A 由加速度定义式a=Δv/Δt可知,A正确;a和vo只要同向,无论数值怎样变,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加速度大小、方向与速度大小、方向并无必然联系,故C、D均错.
2.选AB
3.选BC对于加速或减速运动,在经过相等的位移时时间不同,则A不变而a会变.若A>0且不变,在相等的位移内,t变小,则a变大.根据另类加速度的定义由A=可知,=所以
4.选B汽车从刹车开始停下来所需要的时间t=(0-10)/-0.2=50s,汽车在1min内的后10 S静止,故汽车刹车的距离x=t=250m
5.选A
6.选B
7.B
9.选BC水滴好像静止不动,说明每间隔时间T,A点处水滴运动至B点,B点处水滴
运动至C点,所以必须为间歇光源.由图可知,SAB=10 cm,SBC=30 cm,SCD=50 cm.
所以ΔS=20cm 据Δs=gT2,T=o.14 S同理△T=1.4s=10T故选B、C.
10.选BC第1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仍沿正方向,第3 s末的速度仍沿负方向,这三个时刻的速度方向未改变.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图象的斜率不变(倾斜程度相同),加速度相同.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与2~4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到4 s末返回出发点.第1 s也和第5 s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未改变,位 移继续增大.
11.选B限于当时的实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真实、精确地实验,只能根据生活现象进行分析.
12.选BD利用身高和照片中的高度得到物像比例,再根据号码标志的模糊部分宽度,求出对应的号码标志的真实位移x。进一步求得1/60s内的平均速度v=x/1/60.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看作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易分析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即是100米.
13.解析: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t,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s,由s=vt,可知图中OD的长度表示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AB的长度为OD长度的2倍,而故AB的长度表示物块末速度的大小.
答案: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块末速度的大小
14答案:
15.解析:(1)火车从第一根路标到第二根路标的过程,中间时刻速度V1=x1/t1=20m/s 火车从第二根路标到第三根路标的过程,中间时刻速度V2=x2/t2=25m/s,a=(v2-v1)/Δt=1.1
(2)设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为V3 =v2+at2/2=27.2m/s
答案:1.1 m/s2 27.2 m/s
16.解析:在认真分析汽车运动过程中不 难发现:在汽车速度减小到4 m/s之前,它的的距离不断减小,汽车速度减小到4 m/s之后,它们的距离不断增加,所以当汽车速度为4 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小,此时看两车是否相撞汽车速度减小到4 m/S所需的
t=(10-4)/0.25=24s
在这段时间里,汽车、自行车行驶的距离
汽车:s1=v0+at2/2=168m
自行车:s2=vt=96 m
由此可知:Sl-S2= 72 m>60 m,
所以会发生车祸.
答案:会发生
17.答案
18.解析:由于A球做自由落体运动:h1=gt2/2
B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中)h2=v0t2-gt22/2
由于A,B相遇时时间相等tl=t2=t,且
h1十h2=h
则h= gt2/2+ v0t2-gt22/2=v0t
所以t=h/v0.
设B球上升到最大高度时,与A球相遇,如图所示B球上升到最大高度时间
为v0/g.由此可知,要使B球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只要v0/g≥t即可,即h/v0≤v0/g,v0≥时B球就会在上升时与A球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