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5 09: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体会战象的思想感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结合语言环境,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预习课文,了解大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整体把握,初识战象形象
1.导人:同学们,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表情或动作都是这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其实和人一样,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头大象的内心世界。(教师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学生齐读)
2.检查预习。
3.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理线穿珠,把握主要内容。
①师:看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战象嘎羧)本文有23个自然段,近1900字,这么长的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说)
②指导。
(2)理清全文写作顺序。
补充板书:
最后一头战象
(3)理清重点段落的层次。
师:这两部分中,哪部分是重点呢?(二十六年后)写了哪些主要的情节呢?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情节?(第5~23自然段)
补充板书:
(5~23)二十六年后,主要情节
(4)概括主要内容。
师:根据我们初读课文提炼出的信息,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概括一下。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披上象鞍,告别村寨,回到曾经的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了)
(5)小结。
师:今后我们学习小说类文章,可以在理清写作顺序的基础上,采用抓住重点情节或事件列出提纲这种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讣导学生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渗透抓重点情节长文短学的方法。
4.学生质疑,提出关键问题。
(1)师:(指板书)通过初读课文,围绕重点情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学生提问:
为什么它要披象鞍,回战场?为什么它不回祖宗留下的象冢而要去陪战友呢?
(2)梳理问题、归纳问题:二十六年后,嘎羧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3)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习要学会质疑。问题来源于学生,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归纳梳理问题的意识。
三、品读细节,感悟战象情结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战象的重点语句,思考这两个问题。
1.学习“重披战甲”,体会细节描写。(教学重点)
课件出示: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抓重点词语品味嘎羧的战士情。
预设:学生抓住“一下子安静、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语去体会嘎羧对象鞍的深情。
(2)通过朗读,发现情感的变化。
①师: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②师:老师再找一个同学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想你发现了什么。(情感是有变化的)
(3)拉出情感线。
①师:嘎羧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焦躁不安——安静——激动)
②师: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
③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象鞍,会让嘎羧得不到时焦躁,得到时安静,摩挲时又激动得“泪光闪闪”呢?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第9自然段)
(4)通过想象,激发情感,再次朗读。
①师:二十六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当嘎羧再次看到这血迹斑斑的弹洞,闻到这硝烟、战尘的奇特气味时,它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画面,它想到了什么呢?(它呼呼地吹去灰尘,又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想起了一幕幕往事,到底想起了哪一幕呢?)
杀敌场面:这象鞍是它英勇杀敌的见证;是一个英勇的战士的标志;看到象鞍,它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之情。
师: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课件出示杀敌场面,全班充满激情地朗读)
中弹倒地场面: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打洛江水,它再也见不到这些战友了。
你能读出这种悲愤之情吗?(再读杀敌场面)
村民们把它救回来的场面。
②再一次充满激情地朗读。
师:看到象鞍,一幕又一幕往事重新浮现在嘎羧面前,让它心情无比激动。想象着这样的场面,能读出它内心的情感吗?
(5)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方法。
师:此时此刻,嘎羧泪光闪闪,百感交集,它不会说话,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把嘎羧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写法,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2.提升认识,感悟战象精神。
(1)师:此时此刻,你觉得嘎羧对象鞍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它披上象鞍好比战士穿上军装,这种战士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板书:战士情)
(2)师:难怪作者写道:“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谁能给大家读出这战士的情怀?
3.小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嘎羧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它是一头战象。它永远不忘它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它又回到了阔别二十六年的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与震撼呢?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感动与震撼描绘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嘎羧战士般的情怀,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回顾文本内容,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课文主要写了嘎羧在感知大限将至后所做的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品读细节,感悟战象情节
1.以读代讲“再回战场”,体会嘎羧的战斗情怀。
问题:再回战场部分又表现出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来吗?
根据学生的朗读,课件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1)从写法入手,体会情感。
(2)指导想象,读出情感。
①理解“久久凝望”。
师:“望”的意思是“看”,“凝望”的意思呢?(目不转睛地看)那“久久凝望”呢?(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看)
师:它会想什么呢?(浴血拼杀的场景)
体会情感:透过这样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怀念战斗)那该怎样读呢?
②理解“亲了又亲”“吼叫”。
师:它在述说什么?把你体会出来的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③请学生读句子。(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这可是震耳欲聋的吼叫啊,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气势。
④回顾前文,对比表现,激情朗读。
a.联系前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想起了两天前的嘎羧,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吗?谁来读一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而现在(指名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b.联系原文:昔日的嘎羧什么样呢?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
而现在(指名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3)总结概括情感。
师:此刻你对“激越悲壮”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二十六年的情感一下子发泄出来,这二十六年来时时不忘自己的职责。不忘自己是一个战士,战士应该战斗在沙场。(板书:战斗情)
(4)配乐朗读:把体会到的嘎羧的战斗情怀读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学习,是长文短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巧妙引导,渗透这一学法。另外,引用课文前边语句、课文原文语句,一方面使嘎羧前后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的视野推向原著。
2.简略学习“陪伴战友”,感受嘎羧的战友情。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畔,来到了曾经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百象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嘎羧在临终前所做的一切,它还没有忘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不忘战友深情。
【设计意图】处理上有详有略,方法多样,挤出时间进行拓展阅读。
三、回顾整体,升华战象精神
1.提升对战象的认识。
(1)师:作为一只战象,嘎羧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忘它的战士身份,不忘战场的辉煌,不忘战友的深情。此时此刻,你还觉得它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战士——英雄)
(2)体会作家的情感:嘎羧虽然是动物。但它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更深的思考。所以作者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这样说:“我为生命而创作……我的小说折射着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
2.总结写法。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战象的丰富情感的?(动作、神态、叫声)
教学板书
英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可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