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讲述留在心里印象最深的人,交流回顾与某人初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相互之间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让学生认真回顾《少年闰土》一文,再次感受闰土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明确要求:重点交流与人物相见时的第一印象,把令自己特别感动的“留在心里的印象”表述说出来。
三、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①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②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③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外貌特点,性格等)
2.指名回答。
①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②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四、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1.提出合作学习要求:
(1)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
(2)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进行巡视,相机指导,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经历,表现人物独特的一面;适时引导学生讲具体、讲清楚,并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3.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五、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六、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例子: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已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四、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赏读佳作,共同评价
1.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1.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2.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3.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4.结构是否严谨;
5.是否有创意;
6.是否切题。
二、范文引路
1.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2.学生快速朗读。
3.合作学习: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2)合作批改,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3)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互写评语。
(4)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2.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两位同学,老师分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老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能体现出“独特感受”的,肯定能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经历,表现人物独特的一面。在习作时,我引导学生选材构思,合理想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从口语训练打基础,然后从说到写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