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测试B卷(含中考真题 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测试B卷(含中考真题 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15: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B卷(一二单元 含中考真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场大雨意外浇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兽了。”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有可能遇到上述情况的是(? ) ?
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华夏部落
2.“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请问这一年为哪一世纪(??? )
A.?公元前5世纪????????????????????B.?公元前7世纪????????????????????C.?公元前9世纪????????????????????D.?公元前8世纪
3.在下列哪个战役之后,炎黄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阪泉之战???????????????????????????D.?官渡之战
4.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C.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 D.与一些诸侯国的改革有关
5.观察下面图一、图二,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
A.?建筑技术的发展?????????????B.?冶铸工艺的提高?????????????C.?战争武器的改进?????????????D.?生产力不断进步
6.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社会大变革???????????????????D.?士人的解放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8.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9.下列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10.寒假将至,小华计划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所在地游玩,你能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吗?(? )
A.?云南省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陕西西安半坡村??????????????????D.?浙江省余姚市
11.“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周桓王权力强大?????????????????B.?诸侯争霸厉害?????????????????C.?周王室衰微?????????????????D.?郑伯已成为霸主
1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注:揖别有拜别之意),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旁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13.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犬戎族攻破镐京 C.城濮之战 D.牧野大战
14.暑假期间,小明去河姆渡遗址参观,对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以下在河姆渡遗址不能发现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稻谷遗迹 C.骨耜 D.猪纹陶钵
15.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下列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肉 B.穿简单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
16.如下图所示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打制石器???? ??????????B.???? 骨耜 C.?? 钻孔石斧????? ??????????D.???????????? 铁犁铧
17.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夏朝时???????????????????????????????B.?黄帝时???????????????????????????????C.?东周时???????????????????????????????D.?商朝末年
18.下列文化遗存能帮助我们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请按所反映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殷墟遗址? ②二里头遗址? ③镐京遗址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19.从2001年起,前往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来表达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之情。华夏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黄色人种,皮肤是黄色的??????????????????????B.?炎帝、黄帝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切文明 C.?我们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D.?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20.(2018北京中考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21.(2018青岛中考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2018枣庄中考1.)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
A.“春秋无义战”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23.(2018福建中考3.) 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4.(2018镇江中考1.)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这反映出孟子主张( )
A.“兼爱”“非攻” B.实行“法治” C.“无为而治” D.“仁政”治国
25.(2018凉州中考1.)《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的是(   )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50分)
26.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材料三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商君”指谁?支持“商君”变法的秦国君主是?
(2)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变法中哪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此次变法的积极作用。
(4)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材料一中“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此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被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28.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世纪·周本纪》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3)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或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4)除了桓公外,晋、楚、秦先后称霸的国君分别叫什么?

29.(2018南京中考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B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D
22.【答案】C
23.【答案】B
24.【答案】D
25.【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50分)
26.【答案】
(1)商鞅,秦孝公。 (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或根据军功大小授爵)。 (3)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27.【答案】
(1)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2)东周。 (3)韩、赵、魏。
28.【答案】
(1)周室衰微(或诸侯称霸)。 (2)齐。 (3)重用人才(或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4)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9.(2018南京中考26.)【答案】
(1)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