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水中的烛焰你看到了什么?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关于平面镜成像,你能提出提出什么问题?平面镜成像中:
①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 么关系?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怎样?
④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实验步骤
①在一张纸的中间画一条线,线上竖直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线重合)作为平面镜。②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未点燃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面未点燃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到后面的蜡烛跟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③在纸上记下物和像的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④重复上述过程,再测一组数据。演示⑤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2)设计实验实验器材:平板玻璃、刻度尺、蜡烛、火柴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人眼是怎样看到发光的物体的?(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成的像?挡板分析虚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它不能显示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实像:实像能显示在光屏上,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上,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小孔成像2、如何区分实像和虚像?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现象,成怎样的像?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对称性)作像点AA1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1)过发光点A作平面镜的垂线,垂足为O;(2)截取OA1等于OA;(3)标出像点A1.2.程序:O例:作出物体AB经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 ′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作像点S 发光的S的像,可作出从S点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1就是S的像点。S12、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四、凸面镜与凹面镜展示实物: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凸面镜的应用凹面镜的应用课堂小结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为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四、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应用:马路拐角的凸面镜 汽车的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的灯碗儿练习:1、月亮到地球的距离3 .8×10米,一个面盆里水深0.2米,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是多少?3 .8×108米2、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离 ;他在镜中的像离他 ;当他向镜面移近0.5米时,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像的高度是 ;6米3米1.6米2.5米2.一只小猫正好正好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C5、如图所受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B0.4虚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水中燃烧的蜡烛,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并引出像的概念。
二、新课进行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2.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
[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3.应用知识
[讨论]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解答](1)像高1.6 m,像离镜0.5 m.
(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2.3—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师]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生]①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
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
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2.3—2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生甲]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生乙]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生丙]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
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
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阅读“科学世界”,共同分析出球面镜的性质与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④正立的虚像。
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三、球面镜
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
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
3.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