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
A. 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 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2. 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商会于2017年9月下旬举办2017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那么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④西亚(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③①②
3.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的合作倡议,受到各国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 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4.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A. 马来半岛 B. 印度半岛 C. 中南半岛 D. 马六甲海峡
5. 中国历史上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省的哪两个关隘以西的广大地区( )
A. 嘉峪关、玉门关 B. 山海关、嘉峪关
C. 阳关、玉门关 D. 山海关、阳关
6. 东汉初年,为恢复对西域的管辖,派遣了一位人物出使西域,该人物是( )
A. 张骞 B. 班超 C. 甘英 D. 卫青
7. 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 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 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 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8. “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 A B. B C. C D. D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⑴?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
⑵?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一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⑶?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请仔细观察如图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一
材料二? 如图二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实现中国与周边、与亚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二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什么?
⑵?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⑶?参照图二请将这条商路的起点①与终点⑤的地名填在横线上。
①?____→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____
⑷?现在的新疆是图二商路上的重要地区之一,西汉政府为加强统治,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管理?这样做有何历史意义?
⑸?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及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干扰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路线图,请问西汉丝绸之路出发点A为何地?C、D两个关口以西就是西汉时期的西域地区。分别指出C、D各为什么关口?
(3)材料二中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开辟于哪一皇帝时期?在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是哪一位?
(4)材料三,地图斜线部分地区从西汉时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问西汉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这一地区?什么时候设置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对西域的统治。AB项,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使者回访是汉朝对西域实行统治的前提条件,但并没有实现正式归属。故AB项错误。C项,随着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在内,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项,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后任命他为西域都护。D项错误。由此可以看出,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城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停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题中地点的先后顺序是:河西走廊、新疆境内、亚洲、欧洲。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方交流的通道,即陆上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东西方交流的陆上通道,ABC正确。丝绸之路不是铁路,D说法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由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的地理位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故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后与西域关系的变化。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汉朝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条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安息,再到大秦,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A推论错误;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得名,不只是运输丝绸,因此B推论错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C的推论错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因此D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所以ABC不对,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
(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或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3)追求大一统。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东周和西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故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分别是东周;战国。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为西周。根据材料二中的“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的思想统治和祖国统一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的统一,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刑。焚书坑儒,是思想上的专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活跃的局面,扼杀了思想,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材料三中“(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这一时期出现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3)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实行了中国的统一;在魏晋南北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出现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追求大一统。
2、【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2)图一为图二开通奠定了基础。
(3)长安;欧洲。
(4)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5)可促进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场面;图二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的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丝绸之路。
(2)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转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故起点和终点分别是长安;欧洲。
(4)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5)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根据材料三中的“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实现中国与周边、与亚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可知,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促进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答案】
(1)修筑万里长城。
(2)A:长安;C:玉门关;D:阳关。
(3)汉武帝、张骞。
(4)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解析】
(1)本题考查秦朝修筑长城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及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命人修筑万里长城。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可知,汉代的丝绸之路出发点是长安,从长安向西经过玉门关、阳关以西就是西汉时期的西域地区。认真观察图片可知,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C处是玉门关;D处是阳关。
(3)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后,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就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故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武帝时期,在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是张骞。
(4)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可知,地图斜线部分地区是新疆地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PAGE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