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2张PPT。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汽化
1.汽化现象2.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沸腾,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其二为蒸发,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物质在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3.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装置如图12-3-1所示,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适当缩短对水的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一个纸盖,用温水替代冷水进行实验,适当控制烧杯中的水量。在观察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观察水中气泡的大小和数量的变化。
?
图12-3-1
通过实验发现: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到100 ℃时,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人们利用这一点分离混合液体。液体的沸点跟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关键提醒 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液体才能沸腾。例1????(2018山东郯城红花镇五校联考)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达到90 ℃左右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又经过了5 min,得到的温度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
图12-3-2(1)请在如图12-3-2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从沸腾的图像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3)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第 ????min的数据记录是错误的,你的依据是 ????。
你觉得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4)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100 ℃,为什么小明测得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 ℃呢? ????。解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画出图像,但第8分钟的数据错误,应该也是99 ℃;(2)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从图像看出水的沸点是99 ℃;(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8分钟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来读数或读数错误;(4)水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答案 (1)如图12-3-3所示
?
图12-3-3
(2)99 (3)8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温度计玻璃泡离开液体或读数错误 (4)此时的气压比一标准大气压低5.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1)温度高低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无论在什么温度下,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很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因此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如果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如晾衣服时,要晾在向阳处。
(2)液体表面积大小
如果液体表面积增大,则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就增多,所以液体表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如晒粮食时,要把粮食摊开;晾衣服时,要展开衣服。
(3)空气流速当从液体飞入空气里的分子和空气中的分子或其他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中的机会就小,蒸发就快。晾晒衣服时除放到向阳处、展开衣服外,还要选有风的地方。如图12-3-4所示。图12-3-4例2????(2017山东临沂梁邱月考)下列措施中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解析 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温度高,空气流动快,可以加快蒸发,D符合题意。答案????D6.蒸发和沸腾的异同例3????(2017江苏无锡中考)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解析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沸腾是在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需要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案????D1.液化现象知识点二????液化2.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所以液化是放热过程。3.液化的方法
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例如:我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装到钢瓶内的。但是光靠压缩体积,很多气体都不能被液化,必须要先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例如氮气。例4????(2018辽宁灯塔第二初中月考) 已知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当氧在-217 ℃时,处于 ????态,当氧在-219 ℃时,处于 ????态。解析 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当氧在-217 ℃时,温度高于固态氧的熔点,故处于液态,当氧在-219 ℃时,温度低于固态氧的熔点,故处于固态。答案 液 固题型一????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例1????(2017山东临沂临沭青云中学月考)小云用如图12-3-5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图12-3-5 图12-3-6(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 ℃)、酒精温度计(-80~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2-3-6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 ????;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 (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解析 (1)使用酒精灯时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 ℃,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20~120 ℃,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 ℃,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2)图12-3-6甲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水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刚撤掉酒精灯时,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而不马上停止沸腾。答案 (1)自下而上 水银温度计 (2)甲 小水滴
(3)吸收 不变 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点拨 水在沸腾前吸热升温,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例2 (1)提出问题:观察图12-3-7,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图12-3-7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 ????的高低;c.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题型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12-3-8所示。
?
图12-3-8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Ⅳ.一段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量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解析 本题考查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由图12-3-7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如下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想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再使表面积的大小不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在进行本题实验探究时,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控制变量法。答案 (2)温度 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点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本题这个多因素问题时,首先应控制其中的两个量保持不变,再来探究蒸发快慢与另一个变量的关系。易错点????水蒸气和“白气”混淆
例????(2017江苏南京中考)如图12-3-9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图12-3-9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易错点分析 水蒸气和“白气”混淆,水蒸气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而“白气”是细小的小水珠,用肉眼是看得见的,它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蒸气和“白气”的根本区别是:一个是气态的水,一个是液态的水,是水存在的不同形态。解析 水蒸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无色无味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而不再是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离壶嘴越远的地方,温度越低,水蒸气越容易液化,故选C。答案????C知识点一????汽化
1.(2018福建宁化三中月考)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
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答案????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都是需要吸热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但沸腾是在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才能进行;蒸发是在液体的表面,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2.(2017山东邹城八中期末)为了节约用水,邹城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小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答案????A 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减小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慢了水分的蒸发,A正确。3.(2017福建三明太宁一中模拟)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液化现象答案????B 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才能沸腾,A不合题意;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B符合题意;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C、D不合题意。4.(2018安徽芜湖繁昌月考)夏季栽树时为了保证树能成活,往往要剪掉很多的树枝,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树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 汽化解析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剪掉很多的树枝,减小了树的表面积,减小了树中水分的蒸发,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5.(2017江苏镇江中考)如图12-3-1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温度。
?
图12-3-1知识点二????液化答案 液化 放出 降低解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推活塞时,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1.(2017山东临沂梁邱月考)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在金属块表面答案????B 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来温度依然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待一会儿,金属块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还是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金属块表面,所以金属块又变湿了。2.(2016北京西城模拟)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后汽化成的水蒸气
B.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
C.水汽化成水蒸气
D.冰熔化成小液滴答案????B 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发生了液化现象,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3.(2016山东邹城八中一模)关于液体的蒸发与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一定能够沸腾
B.液体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低于100 ℃
D.夏天扇扇子可加快体表汗液蒸发答案????A 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才能沸腾,故A错误;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B正确;高山上的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因此水的沸点低于100 ℃,故C正确;扇扇子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可加快体表汗液的蒸发,故D正确。4.(2015四川成都中考)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 汽化 放热解析 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水的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液化过程要放热。一、选择题
1.(2018湖南武冈洞庭学校第四次培优)如图12-3-2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
图12-3-2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答案????B 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气体压强。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2.(2018江苏泗阳实验初中月考)如图12-3-3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图12-3-3
A.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纸锅里的水加热前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停止加热,则水将不会继续沸腾答案????B 水上方冒出“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 ℃,纸锅受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的影响,不会超过100 ℃,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继续吸热,则水将停止沸腾。3.(2017重庆一中第一次定时作业)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B 蒸笼上冒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在阳光照射下衣服中的水温度升高,蒸发加快,故B正确;蜡烛是石蜡制成的,石蜡是非晶体,故C错误;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去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错误。4.热风干手器如图12-3-4所示,洗完手后,把手伸到干手器下,干手器里电热丝与电动机同时工作,吹出热风使手快速变干,请提出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
图12-3-4
例如:问题:为什么干手器吹出热风,但手却感觉很凉?
回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手却感觉很凉;二、解答题问题:??? ?
回答:??? ?3.答案 问题:手上的水变干原因是什么?
回答:水发生了蒸发现象。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然后做出回答。例如:(1)热风干手器在工作时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什么能量?回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为什么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回答: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水蒸发得越快。1.(2018江苏泗阳实验初中月考)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 ℃,水沸点是100 ℃,煤油沸点是150 ℃,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答案????D 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说明乙达到沸腾的条件,而甲没有达到沸腾的条件,也就是甲的沸点大于乙的沸点。2.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答案????D 蒸包子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笼中的包子先熟,故D选项正确。3.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答案 放热 压缩体积解析 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液态的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内能搬到室外。4.(2016重庆中山外国语学校月考)使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沸腾时的特点”。
?
甲?
乙 丙(1)除图甲中所示器材之外,还需要一个测量仪器是 ????。
(2)图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如图B所示,在烧杯底部出现了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中主要含有 ????。其中一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液面就消失了,它们到哪里去了?答: ???? ????。
(3)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水的沸点是 ????℃,沸点不是100 ℃的原因可能是: ????。
(4)某同学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
(5)观察活动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6)实验结束后,让水自然冷却,观察到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发现水温逐渐降低,你还有什么发现?答: ???? ????。答案 (1)钟表 (2)A 水蒸气 液化成水 (3)98 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或温度计读数不准确) (4)水量少 (5)继续吸热 (6)温度下降的速度先快后慢,当温度降低到接近室温时,降温缓慢解析 (1)在实验中,需要用钟表记录时间,所以还需钟表。(2)沸腾前水中的气泡内含有空气和水蒸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沸腾时烧杯内水的温度都相同,由于气泡上升过程中,液体压强变小,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图乙中的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3)由表格中数据知,在2~3.5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 ℃不变,所以此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沸点是98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此时水的沸点98 ℃低于100 ℃,可能是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或温度计读数不准确。(4)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因此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水量较少或水的初温较高。(5)水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继续吸热。(6)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传给周围空气,由图像可以看出,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的速度先快后慢,当温度降低到接近室温时,降温缓慢。一、选择题
1.(2018山东郯城红花镇五校联考,1,★☆☆)夏天出汗,用手抹一下就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 )
A.手的温度比汗的温度低
B.擦掉的汗水带走了热量
C.手阻止了出汗,减轻了热感
D.汗珠被展开,加快了蒸发答案????D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速。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会感到凉快,是因为增大了汗液的蒸发面积从而加快蒸发,汗水蒸发吸热并带走了人身上的热量,使人表面温度下降,所以觉得凉快些。2.(2018福建厦门外国语期中,13,★★☆)分别盛有冰块(12-3-5甲)和热水(图乙)的烧杯,上方都盖有一块玻璃板,过一会儿将能看到?( )
?
图12-3-5
A.甲、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内侧都有大水珠
B.甲、乙两杯子上的玻璃板外侧都有小水珠
C.甲杯上玻璃板外侧和乙杯上玻璃板的内侧有小水珠
D.甲杯上玻璃板内侧和乙杯上玻璃板的外侧有小水珠答案????C 小水珠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放热而液化。3.(2018辽宁锦州七中月考,5,★☆☆)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声,并看到水面冒出“白烟”。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 ???? ????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二、填空题答案 汽化 液化 液化 汽化解析 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水的温度会升高,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尘埃中,就是“白烟”。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1.(2017安徽芜湖南陵新建中学月考,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答案????B 电吹风可以提高液体自身温度,还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所以可以加快蒸发。把瓶盖拧紧,相当于减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所以可以减慢蒸发。用扫帚把积水摊开,相当于增大液体表面积,所以可以加快蒸发。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可以提高液体自身温度,所以可以加快蒸发。故选项B正确。2.(2017安徽宿州萧县实验中学月考,3,★★☆)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时,如图所示,他在相同的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在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答案????A 题图中水的表面积是相同的,水上方空气流速也是相同的,一个用酒精灯加热,一个不加热,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3.(2017山东邹城八中月考,12,★★☆)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因为冰棒周围空气中的 ????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时水不到100 ℃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 ????减小而降低。答案 汽化 水蒸气 气压解析 皮肤上擦上酒精后,酒精迅速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感觉凉快。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液化成为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压小一些;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时水不到100 ℃就已沸腾。一、选择题
1.(2017吉林中考,2,★☆☆)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答案????C 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A错误;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B错误;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C正确;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D错误。2.(2017山东聊城中考,2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
图12-3-6二、实验探究题?
图12-3-7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2-3-7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水的沸点为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 ????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 (1)自下而上 (2)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8 小于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变。由图12-3-6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其示数为98 ℃,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 ℃,因而知当时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1.(2016福建南平中考,6,★★☆)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
A.水发生汽化 ????B.水蒸气发生液化
C.水发生凝固 ????D.镜面不干净答案????B 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浴室镜面“模糊”,这是由于浴室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液滴并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2.(2015河南中考,1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答案????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A错误;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选项B错误;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选项C错误;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选项D正确。3.(2016福建福州中考,26,★★★)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
(1)如图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
(2)他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 ????min数据是错误的。(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实验中水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 (1)92 (2)8 (3)98 不变 (4)水的质量太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1)由题图可知温度计示数为92 ℃;(2)液体沸腾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从第6分钟开始沸腾,故第8分钟的“93 ℃”是错误的;(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4)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过低或水的质量太大等。1.(2017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月考)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图12-3-8所示的纸锅,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水沸腾了,但纸锅却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因为 ????(选填“低于”或“高于”)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图12-3-8答案 吸收 不变 低于解析 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课程的衔接情况,处理好相关主题内容的学段衔接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纸锅”可以烧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而纸的着火点是183 ℃,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锅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 ℃,所以水沸腾时纸锅不会烧着。2.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图12-3-9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
(2)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在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 ????下的气温(T1)、 ???? ????下的气温(T2)、 ????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 ????????的距离相同。
④若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答案 (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③A树????B树 阳光直晒 树干 ④T3-T2=T3-T1 解析 (1)水蒸发吸热,所以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作用。(2)要想验证小李和小王的猜想是否正确,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我们可依照题中①、②步骤控制好条件后分别测量A树、B树和阳光直晒处相同高度的温度,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若T3-T2=T3-T1,即树叶不能蒸发水分时降温作用不变,则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3.在冬天,常会看到机动车(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喷出一团团“白气”。“白气”是微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1)由“白气”可以推测,在机动车排出的气体中含有 ????。
(2)根据上面的推测,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不限于物理知识),再写出一个更进一步的相关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推测: ????。
②理由: ????。答案 (1)水蒸气 (2)①汽油或柴油与氧气反应(或“燃烧”),生成物中有水 ②因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或“水”)1.(2013浙江杭州中考)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谁的结论正确。答案 小吴的结论正确。取一铁块在冰箱中放较长的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铁块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该实验即可验证小吴的结论是正确的。解析 本题考查对液化现象的理解。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是水珠是从瓶内渗出的,还是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因此可用其他不含水的物体代替矿泉水瓶,如铁块、干燥木块等进行实验。2.(2017安徽合肥四中上学期期中)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液体刚开始沸腾,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剩余液体温度才会升高。答案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解析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 ℃,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 ℃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剩余液体的温度才会升高。3.光脚走烧红的铁板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光脚的苗族汉子们煽情地把光着的脚底板放在能使竹片着火的铁板上,那种“吱吱”的响声和阵阵冒出的白烟,足以使人乍舌,其中蕴涵了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表演时,要保证艺人脚底有足够的汗水,汗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瞬间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而新流出的汗水可以继续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脚底形成一层暂时的保护膜。同时要 ????(填“增大”或“减小”)脚底板与铁块的接触面积,以加快 ????热,以起到保护作用。答案 汽化 吸收 汽化 增大 吸解析 烧红的铁板温度可达到800 ℃,表演者除了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之外,关键的一点是对其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在表演时,由于脚底的汗水在铁板的高温下快速汽化,属于吸热过程,从而从脚上带走了大量的热量,起到了保护作用。经过长期的训练,表演者还摸索出了一个经验:尽量增大脚底与铁板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蒸发的速度,从而带走更多的热量。当然,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动作很迅速,否则会有烧伤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