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梳理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估摸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考点突破
噪声的产生及等级
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B.改变吉他弦的粗细和松紧可以改变音调
C.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在所有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总大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2.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dB是指没有声音
B.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3.隔壁班的老师戴着“扩音器”讲课的声音,对你来说( )
A.优美动听 B.也是噪声 C.增加学习 D.以上均错
4.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5.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是中国海军海外护航的舰船编队,是从2008年底开始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护航的一项军事行动。护航编队常用高频高分贝声波驱赶海盗,海盗无法承受声波的干扰而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波对于海盗来说是一种噪音
B.护航编队驱赶海盗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
C.护航编队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D.频率越高,声音响度越大
6.从图的波形上看,是噪声的为( )
A. B. C. D.
7.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8.为了保护听力,不能长期处于多少分贝的噪声环境中( )
A.30~40dB B.70dB C.90dB D.150dB
9.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10.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10dB B.50dB C.70dB D.90dB
防治噪声的途径
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 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 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 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 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 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教室的门窗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C. 在城市街道两旁的空地多种草、多植树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是( )
A.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在传播的途径减弱噪声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中,表示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
A. B. C. D.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梳理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估摸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考点突破
噪声的产生及等级
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B.改变吉他弦的粗细和松紧可以改变音调
C.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在所有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总大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解答】解:A、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改变吉他弦的粗细和松紧可以改变音调。故B正确;
C、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液体中的声速大,但也有个别的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dB是指没有声音
B.0d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解答】解: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A的说法错误。
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B的说法错误。
C、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所以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使人失去听力,故C的说法错误。
D、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D。
3.隔壁班的老师戴着“扩音器”讲课的声音,对你来说( )
A.优美动听 B.也是噪声 C.增加学习 D.以上均错
【解答】解:隔壁班的老师戴着“扩音器”讲课的声音能够影响本班学生的学习,故属于噪声。
故选:B。
4.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解答】解:
A、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此选项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此选项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此选项正确;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C。
5.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是中国海军海外护航的舰船编队,是从2008年底开始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护航的一项军事行动。护航编队常用高频高分贝声波驱赶海盗,海盗无法承受声波的干扰而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波对于海盗来说是一种噪音
B.护航编队驱赶海盗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
C.护航编队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D.频率越高,声音响度越大
【解答】解:
A“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对海盗来说就是一种噪音,故A正确;
B、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所以要阻挡这声波武器﹣﹣﹣“金嗓子”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来实现,主要是利用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原理,故B错误;
C、“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其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A。
6.从图的波形上看,是噪声的为( )
A. B. C. D.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的波形无规则,所以它属于噪声。
故选:C。
7.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故选:D。
8.为了保护听力,不能长期处于多少分贝的噪声环境中( )
A.30~40dB B.70dB C.90dB D.150dB
【解答】解:A、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不符合题意;
B、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不符合题意;
C、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符合题意。
D、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解答】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表明响度变大了,则振幅变大。
故选:A。
10.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10dB B.50dB C.70dB D.90dB
【解答】解: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故选:C。
防治噪声的途径
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 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B. 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 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D. 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答案】C
【解析】解: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A错误.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B错误.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相同.故C正确.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D错误.故选C.防治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明确题干中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再对照选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 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 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错误;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1)只要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振动;(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答案】C
【解析】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
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教室的门窗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C. 在城市街道两旁的空地多种草、多植树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解析】解:A、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城市街道两旁的空地多种草、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B.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是( )
A.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在传播的途径减弱噪声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答案】B
【解析】解:在公路两侧架设一定高度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因此A、C、D不合题意。故选:B。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着手: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此题通过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在生活中运用。
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中,表示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