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章 末 总 结
要点一、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位移是在一段时间内,由物体起始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确定位移时,不需考虑质点运动的详细路径,只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运动物体轨迹线的长度.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质点运动的详细路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一般情况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
要点二、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物理意义 速度 速率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分类决定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点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知识三、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与联系
1.比较
比较项目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
定义式 v=x/t或v=Δx/Δt a=或a=Δv/Δt Δv=vt-v0
单位 m/s m/s2 m/s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t决定 a不是由v、Δt、Δv来决定的,a由F与m决定 Δv由vt与v0决定,而且Δv=a·Δt,也由a与Δt决定
方向 与位移x或Δx同向 与Δv方向一致,而与v0、vt方向无关 由Δv=vt-v0或Δv=a·Δt决定的方向
大小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t坐标系中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大小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t坐标系中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大小 Δv=vt-v0
2.运动情况的判断
知识点四 x-t和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3.两种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1)无论是v-t图象还是x-t图象,它们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而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或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只有直线运动才有x-t图象和v-t图象.
(3)利用斜率计算v、a时,要用v=,a=进行计算,不能利用v=tan θ或a=tan θ通过量角度、查表的方式计算.
(4)在v-t图象中交点表示物体的速度相等,而x-t图象中交点表示二者相遇.
(5)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而在x-t图象中无意义.
一、对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
例1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情况可能存在的是( )
A.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为零
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和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
解析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者之间无论是大小,还是方向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D两选项是可能的,而C选项不可能.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即速率,速度变化可能是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也可能是速度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还可能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故B选项正确.
答案 ABD
二、运动情况的分析
例2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时,它的运动情况有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以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停止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减小到最小值,以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由于题中假设的各种运动,不容易跟现实生活中的运动作直观的对应,因此,可借助于v-t图象进行判断.在v-t图象上,斜率的大小反映着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时,v-t图象会变得逐渐平坦,最后平行于t轴.因此,题中A、B、C、D四种情况,对应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这四种运动都是可能的.
答案 ABCD
三、图象问题的分析
图1
例3 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看出,物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间隔是( )
A.只有0B.只有2 sC.0D.0解析 物体做直线运动,当速度增加时,则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从图中可知0~2 s和5 s~6 s速度增加,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四、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例4 如图2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___是越来越快的,纸带____________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若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图中纸带D,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B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 s,位移为________ m,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而AD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答案 AC B D 0.04 0.27 6.75 11 7.88
解析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位移,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因此物体匀速运动时,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以A、C纸带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B纸带相邻两点间距离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因此B纸带是越来越快的;D纸带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说明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因此D纸带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则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B点通过计时器有两段时间间隔,所以时间为0.04 s,位移为0.27 m,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代入数值得6.75 m/s.BC段的位移为22 cm即0.22 m,所用时间为0.02 s,代入上式得平均速度为11 m/s,而AD段的位移为63 cm即0.63 m,所用时间为0.08 s,代入上式得平均速度为7.88 m/s.
解答此类利用纸带判断其运动性质的题目,先要看清纸带从哪一侧通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析纸带上点迹的分布规律,判断出物体运动的情况.
章 末 检 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是( )
A.艺术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手中的球
B.玩具手枪射出的塑料弹丸
C.绕固定转轴转动的直杆
D.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2.下列描述中指时间的是( )
A.会议准备在什么时间召开
B.会议准备召开多长时间
C.王主任在什么时间作报告
D.王主任的报告预计多长时间
3.
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C.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D.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4.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 )
A.每打完一列点就要切断电源
B.不要移动圆形复写纸片的位置
C.纸带一定要从两限位孔穿过,并且压在复写纸下面
D.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5.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音速的2.5倍)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下边的人们都看呆了,一会儿众说纷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
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
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
D.这架飞机的速度变化真大
6.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 )
图2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7.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 s内的初速度是2.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0.4 m/s2 B.0.37 m/s2
C.2.6 m/s2 D.0.43 m/s2
8.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方向匀速航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救灾物资,地面上的人员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是竖直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
B.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C.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D.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
9.一质点在时间t内速度由v增大到2v,其加速度大小为a1;另一质点在时间t内速度由v增大到3v,其加速度大小为a2.则( )
A.a2=2a1 B.a2=3a1
C.a2=4a1 D.a2=6a1
10.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B.三人中总有一个或两人讲错了
C.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
D.如果三人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可能都对
二、解答题(11、12题8分,13、14题各12分)
图3
11.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8 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 s与5 s~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12.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第2 s和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第4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4 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3.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4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图4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14.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 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 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 m,道口宽度x=26 m,汽车长l=15 m(如图5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图5
答案剖析
答案 BD
解析 艺术体操比赛时,球的移动和旋转都是要考虑的因素,故不能看做质点;绕固定转轴转动的直杆各处的运动情况不相同,不能视为质点;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直径比公转半径小得多,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故可视为质点.
答案 BD
答案 AD
答案 ACD
解析 每打完一列点就要切断电源,是为了防止线圈过热而损坏,圆形复写纸是套在定位轴上的,定位轴可以移动,每打完一列点后移动一下定位轴,以充分利用复写纸的各个部位,可保证打点清晰,限位孔也可以侧向移动,但在移动时要保证两限位孔纵向对齐,移动后把螺钉拧紧,故选A、C、D.
答案 BC
解析 飞机的速度大说明飞机飞得快,但是速度变化不大,甚至速度不变化,所以加速度很小,甚至为零,所以B、C项正确.
答案 BCD
答案 D
解析 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第7 s初的速度即为t=6 s的瞬时速度,所以a=== m/s2≈0.43 m/s2.
答案 B
解析 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资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所以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分析时要注意考虑飞机是在飞行的过程中投放的救灾物资.
答案 C
答案 D
解析 研究物体运动时,只有选定了参考系,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形式.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往往不同.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方向不变,大小越来越大,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5 s内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5 s~8 s内,速度方向仍不变,但大小在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2)重物在0~2 s内的加速度a1== m/s2=2.5 m/s2,重物在5 s~8 s内的加速度a2== m/s2=- m/s2,所以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3∶2.
答案 5 m/s
解析 x1=1·t1=3×1 m=3 m,x2=x3=2·t2=6×1 m=6 m,x4=4·t4=5×1 m=5 m,所以== m/s=5 m/s.
答案 (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2
解析 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Δt= s=0.1 s.
(1)vOB== m/s=0.8 m/s.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vA==0.8 m/s,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vB== m/s=1.0 m/s.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
小球的加速度a== m/s2=2.0 m/s2.
答案 230 m
解析 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在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汽车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的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为
x′=l+x0+x=(15+5+26) m=46 m
汽车速度v2=36 km/h=10 m/s,通过这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t== s=4.6 s
高速列车的速度v1=180 km/h=50 m/s,所以安全行车的距离为L=v1t=50×4.6 m=230 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