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2.小小工程师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1) 自制铅笔加长器。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 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2) 商店出售的铅笔加长器成品。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一: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设计意图:
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图片,让学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感知, 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 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过程:
结合图片观看工程师以及工程设计的视频。
课堂上可以多提供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交流、了解。
组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二: 认识工程师的杰作,交流还知道哪些?
选择认识工程师的杰作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技术与工程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很重要。
教学过程:
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
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小孩子搭积木、造 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都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注意事项: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 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 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活动三: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设计意图:
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像工程师那样设计制造一个产品,解决身边真实的问题,体验工程实践。
教学过程:
出示一支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创设一个情境, 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观察并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是否对自己的改进有启发。
注意事项:
学生自备的铅笔要足够短,这样在设计使用铅笔加长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产品的功用。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美观、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简单、省钱。比较时不能一味地说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动手制作的意义了。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 思
身边的废旧材料: 报纸、吸管、空心 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 棒、塑料棒等
学具箱里 的配套学具
电子教材中的铅笔 加长器使用录像
有些学生身边可能 有铅笔加长器,也可作为课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