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用大脑思考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用感官观察”一样,都是对“走进科学”单元的具体展幵。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离不开客观的事实证据,也离不开基于事实的逻辑推理。如果说“用感官观察”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那么本单元则重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思考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基本能做到区分对问题的猜想 和客观的事实证据,并运用事实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熟 悉的、有趣的现象出发,启发学生对现象进行猜想,同时认识到猜想不等于事 实,猜想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验证。通过经历完整的猜想、验证活动,学生可 以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初体验。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科学态度: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 愛、多方式认识事物。
此外,《课程标准》在“暗盒里有什么”案例评析中指出;“自然界隐藏着无数巨大的‘暗箱’,没有人知道里面隐藏着什么。面对一个陌生的‘暗箱’,科学家会用各种方法观察、探测、实验,收集来自‘暗箱’的信息…… 中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暗箱’里有什么,向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真理和奥 必……” “课堂上解暗盒活动的设计体现的就是科学探究中的建模思想。” 本单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设计的。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树叶变黄了》三课组成,遵循“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呈 “分一分一合”的结构展开,总体上是对科学方法,即思维训练的指导。第一课,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学会发现问题,动脑筋猜一猜过去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这样的现象可能是一种 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两种原因或更多的原因引起的,图片呈现了这样的结 构。第二课,让学生从观察显而易见的现象到关注事物的内部,继续来猜一猜“暗箱里的秘密”,并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解暗箱事例,加深对“暗箱”的 理解。第三课,围绕“树叶是怎么变黄的”这一话题,让学生寻找证据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猜想一找证据——验证猜想”这一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获得成长。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进行验证。
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
针对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单元活动框架:
教学内容
7.做个小侦探
课时安排
2-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 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 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五球碰碰球(牛顿摆)。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一:猜想蒲公英飘起来、田里菜叶上的洞、狗吐舌的原因
设计意图:
出示三幅贴近儿童生活、发生原因单一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想,既作为新课导人,也为后续的猜想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让学生猜想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让学生作答,可停几秒再让学生发言。同时,不要做过多的启发和指导,最多只能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一一猜想原因。看一幅图,说这幅图上有什么,猜为什么会这样,逐一进行。
活动二:猜想谁破坏了蜘蛛网
设计意图:
针对破损的蜘蛛网进行猜想,是让学生能够对比较明显 的事实,猜想多种可能的原因,并为下一个猜想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这幅图片赋予一定的情境,编一个小故事来带出画面。
猜想要调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与事实建立联系,否 则就成了乱猜。因此,在引导学生作出猜想时,要适时地 追问: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
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
注意事项:
猜想没有对错,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
活动三: 猜想雪地里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
雪地脚印的图片与破蜘蛛网的图片相比,信息量较大,涉及不同脚印的形状、大小、步幅、位置等诸多差异,目 的在于让学生不仅能针对像破蜘蛛网这样明显的事实来猜 想多种原因,还能在弄清事实关系的基础上猜想多种原 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为了便于学生作出合现猜想,可以先让学生仔细细观察脚印的大小、形状、步幅、位置,然后让学生思考脚印可能是什么动物留下的,为什么脚印的距离会变化,最后让学生猜想发生了什么事。
在引导学生作出猜想时,仍然需要适时追问: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促进学生形成有依据地进行猜想的习惯。
注意事项:
如果觉得学生的猜想比较离谱,也不要轻易否定,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 思
教学内容
7.做个小侦探
课时安排
2-2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 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
.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 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五球碰碰球(牛顿摆)。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化 备 课
活动四: 玩碰碰球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分为三步,层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 活动,体会到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验证。第一步,猜想并验证松开一个球的现象,为第二步做好准备。在第二步中,学生猜想的依据是第一步验证猜想的结果。在第三步中,由于拉起的小球数量比停止的小球多,学生难以用上两步的验证结果来作为猜想的有力依据,所以会有多种猜想,但验证的结果是唯一的。所以,学生能自然而然 地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教学过程:
掌握好此处三个步骤的节奏,第一步按正常节奏进行, 猜想后进行验证;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对学生而言,悬念不大,节奏可以快一些;学生在进行到第三步时遇到了难题,即被撞的只有两个球,这时要放慢节奏,让学生 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
为保障每次验证的效果,一定要让小球都停止后再进行操作,切不可操之过急。
注意事项:
由于器材的精确性不足,每次验证实验的现象都不可能 保持很长时间,所以,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看那一次的验证现象。
只能选用五球的碰碰球,千万不能选用六球的碰碰球,否则就达不到活动目的。
活动五:阅读科学家猜想恐龙灭绝原因的资料。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也在进行猜想和验证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恐龙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动物。学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也比较好奇,他们或多或少都从媒体上了解到一些,因此,可以结合阅读,让知道的学生都来说一说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
教学建议:
教师课前应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多种假说有所了解。有必要的话,可以阅读参考资料中的相关介绍。
准备好相关视频。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