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5 古诗两首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难点) 庐山:也称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庐山中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林木葱茏,气候宜人,山中多悬崖峭壁、清泉飞瀑,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其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五老峰、含鄱口等。1996年12月,庐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鹿洞三叠泉瀑布五老峰含鄱口mòlàhúnyí【描写山的词语】
重峦叠嶂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危峰兀立 孤峰突起? 千岩万壑 崇山峻岭
拔地而起 峰峦雄伟 千峰万仞 悬崖峭壁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注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面目】面貌,诗中指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缘】因为。
【不识】不能辨别认识。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是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处在“远”“近”
“高”“低”四个不同位置看庐山的。
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抬
头
仰
望低
头
俯
视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观察、认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朗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诗中有一个倒装句,请你找出来读一读,拼一拼,并说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倒装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句,先写诗人没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即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学习古诗的方法:熟读古诗——了解作者——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体会感情——熟读成诵。根据这一方法,请同学们自学下一首古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峻关头。他的诗歌大多描写抗金复国的壮志豪情和对身处苦难中人民的同情。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卜算子·咏梅》《诉衷情》等。【注释】
【莫】不要。?
【腊酒】诗中指腊月酿的酒。
【浑】浑浊。
【豚】猪。?
【重】重叠。
【疑】似,好像。?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说说你对诗意的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
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
是一个山村。思考:诗句中“莫笑”“足”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一词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人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考: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蕴含的哲理是:当陷入困境,看似已无望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会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同学们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的美景呢?你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山西村的人呢?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景美人更美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应怎样理解?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藏着希望。 在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只要充满信心,振作起来,就可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小练笔:请你把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编成一个小故事,说一说,再写下来。
1、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hún zhuó huái yí
( ) ( ) ( )庐山浑浊怀疑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3、拓展阅读。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1.我要把这两首诗背下来,还要默写《题西林壁》。【课后习题解答】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2.我懂得了下面诗句的意思,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答案:(1)(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这是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所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必然带有片面性。要是身在庐山之外,就能看到庐山的全貌了。这启示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参考答案:(2)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当陷入困境,看似已无望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