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电是什么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1电是什么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27 06: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每到夜晚时分,城市里的灯光使得整个城市灯火辉煌,光怪陆离,电灯能发光,是给它们通了电,电是什么呢? 摩擦起电现象.
(1)早上用梳子梳头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2)找一张废薄纸片,把它撕成很小的纸屑放在桌子上. 用塑料梳子(塑料直尺和圆珠笔也可)在自己头发摩擦几下后,把梳子慢慢靠近这些小纸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探究: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荷,那么,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探究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现象.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现象.排斥排斥吸引 大量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用“+”表示.
(2)负电荷:人们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用“-”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1)摩擦起电实际上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2)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某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想一想:
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为什么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毛皮带什么电?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仪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演示: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你会发现什么现象?根据现象,你能想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移动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直接判断物体带何种电荷.
用一个带有已知电荷的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再将带有未知电荷的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表明该带电体带的电荷与已知电荷相同;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小,或张角变为零,或张角先变为零后再张开,表明该带电体带的电荷与已知电荷为异种电荷. 静电感应.
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A、B、C三个轻质塑料泡沫小球
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C的带电
情况是 (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不带电 D.无法判断 C   解析:A带正电,A与B相互排斥,可知B带正电;B与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与C相互吸引,可知C可能带负电, 也可能不带电. 综合起来,可知C可能不带电. 2.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解析:验电器的验电原理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两片金属箔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就会张开,可能是带正电,也可能是带负电,只要是同种电荷就可以. D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