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1.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蠕(rǔ)动? ???游说(shuì)? ???供给(jǐ)? ???莴苣(jù)B.呵(hē)欠? ???荤(hūn)腥? ???弄(nònɡ)堂? ???宁(nìnɡ)愿C.咳嗽(sou)? ???叩(kòu)头? ???执拗(niù)? ???尘埃(āi)D.褴褛(lǚ)? ???契(qì)据? ???吆喝(he)? ???谄(xiàn)媚
答案:C
解析:A“蠕”应读“rú”。B“弄”应读”lònɡ”D“谄”应读“c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莫把“穷养儿,富养女”奉为圭臬,如果一味迷信这种古训,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方法,结果将难以意料。
②上汽大众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并且不断提升品质价值,才能让其他品牌鞭长莫及。
③大城市是多样的生态系统,需要精英人士及现代建筑和街区,也需要下里巴人及老旧建筑和街区。
④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迅速也是可圈可点的。
⑥试想一下,干部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又怎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解析①“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②“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望文生义。③“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用于指人,此处用错对象。④“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多指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⑤“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⑥“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答案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蠕动? ???赚钱? ???鱼肉浑腥? ???廉价机器B.惺忪? ???谄媚? ???不加思索? ???光滑舒适C.执拗? ???狡猾? ???淋漓尽至? ???屏声敛气D.胆怯? ???墨鸭? ???衣衫褴褛? ???锭壳轧坏
答案:D
解析:A“浑”应为“荤”。B“加”应为“假”。C“至”应为“致”。
4.(2017全国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解析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显示”杂糅,可删除“根据”或“显示”。B项,语序不当,“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应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项,搭配不当,“推动……收益”不搭配,可把“和”改为“从而让”。
答案D
5.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B.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C.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 "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芦柴棒”是用特征代替本人的名字,所以是借代。B项是比喻中的明喻。C、D项是比喻中的暗喻。
6.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脑一旦生锈, ① 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 ② 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③ 先进的电脑,也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 ④ 停滞不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 ⑤ 意味着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 ⑥ 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即使
也
因为
如果
也
不管
B
虽然
还是
因为
只要
也
尽管
C
即使
也
再
如果
就
尽管
D
虽然
可是
就是
一旦
就
虽然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横线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从文段内容看,第①②处前后是让步假设关系,④⑤处是假设关系。
答案C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_____ , 乃至车板上有什么堆积,就会有遭到“拿莫温”(工头)和“小荡管”(巡回管理的上级女工)毒骂和殴打的危险。①只要断了线不接②打瞌睡是不会有的③皮辊摆错方向④锭壳轧坏⑤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着你⑥是在做夜班的时候
A.①②④⑤⑥③??????????????????????????B.①③④⑥②⑤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通读供排句子,根据内容可知⑥②相连,排除A、D。⑤是对⑥②的解释。①③④在内容上并列,且①中的“只要”与横线后的“就”构成一组关联词。据此排除B。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上图反映的是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通常人们认为发生什么事就引起什么情绪体验,其实,在诱发事件A和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 。正是由于在某些事件的看法上,我们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因此,受到情绪困扰时,先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 ,久之,你会越来越乐观。?
解析此题属于图文转换类题目。此题①根据后文“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可知是“信念”,根据图表可知,应该填入“对事件A的看法而产生的信念B”;②句根据后面“受到情绪困扰”可知,此处是不合理的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③根据后面内容“会越来越乐观”可知,是填“不合理信念”的对应面,即为“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
答案①对事件A的看法而产生的信念B②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③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
9..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被动句。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答案:直到她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10.(2017全国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述的严谨,准确,符合事理逻辑。所给的①句“只有……才”关联的推断结果关系不恰当,据此可知,下文也会存在这类问题。梳理所给语句,可知“必将”“就一定”两处也属于表述不严谨,说法绝对,有违事理逻辑的问题,指出即可,不要求改正。
参考答案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填空。1.夏衍,原名__________,字端先,浙江杭县人,我国现代著名__________、翻译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__________》《法西斯细菌》等。著名的电影文学剧本《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他根据鲁迅和茅盾的原作改编的。2.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它反映生活迅速及时,是文学创作中的"__________“,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1.沈乃熙; 剧作家; 上海屋檐下; 祝福; 林家铺子2.轻骑兵; 新闻性; 文学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②“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③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④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⑤“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⑥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包身工起床的时间和慌乱无序的状态写起,一是反映起床时间之早,二是从侧面表现白日劳动之疲累。
B.“妈的”“猪猡”这些污言秽语,与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从语言和衣着方面显示监工的素质之低。
C.包身工居住的房子之小,人数之多,管理不善等,是造成包身工居住拥挤、凌乱、卫生差的主要原因。
D.成人期女孩的害羞感觉在这些被叫作“猪猡”的包身工身上,表现得“很迟钝了”,可见她们精神受虐之重。
解析C项,“造成包身工居住拥挤、凌乱、卫生差的主要原因”是带工老板的非人虐待。
答案C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节选部分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包身工恶劣的居住条件,极俭省地描绘出她们日常生活境遇的悲惨。
B.节选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如“七尺阔、十二尺深”等,表明包身工生活环境的恶劣、受摧残程度之深。
C.本文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生活,其中“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属于“点”的描写。
D.写包身工在男人面前换衣服、抢马桶等,表现了包身工遭受长久非人折磨而变得心态麻木,已不知羞耻。
E.文章描写包身工生活起居的细节,既有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她们不思反抗、任人宰割的不满。
解析C项,“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属于“面”的描写;D项,“已不知羞耻”说法不当;E项,文中没有表现“对她们不思反抗、任人宰割的不满”。
答案AB
3.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个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语句的语序来对照这句话,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倒装句,倒装是为了强调。据此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状态的短语放到前面,突出了当时她们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 他永远是那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年近百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说起待遇,他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当地按照他的级别给他安排了房间,“那房间大得太可怕。”他说的时候似乎还“心有余悸”。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次邓友梅同志称他与另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作家为“首长”,他立即打断说:“不要叫首长。” ?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在这方面,他永远不老。七十年代中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如数家珍地作出评论,这真是一绝。 ?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人,令人感动不已。? 华艺出版社当时出版了一个“中国当代名作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领导要我求夏公给写个序。考虑到夏公的高龄,我起草了一个提纲供他参考。夏公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是各人文章写起来风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无法使用我代为起草的提纲,他自己一笔一画地另外写了颇有见地的序言。他还对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说:“按王蒙的那个提纲去写,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会是夏衍写的呢!”就这样,他老人家把我的提纲“枪毙”了。但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我也就假装得到了安慰和鼓励,心中暗暗为老人喝彩叫绝。?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一九九Ο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打从年轻时候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看小猫在房上跑,他还兴致勃勃地说是它也喜欢石榴花。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 一九九五年元月初,我最后一次在他清醒的时候看望他。我们谈论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人民日报》刊登的胡绳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说曹操曹操就到”,说着说着胡绳同志进病房来看望夏公来了。据说那是夏公病情不好住院以来情况最好的一天。?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的见面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有一个担心……”? 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 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写了老前辈夏衍感人心魄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 生活轶事,表现了夏公的品性气度和高风亮节。B.文中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夏衍身形的瘦削,更精微传神地写出了夏公的精神气质:思想纯净深刻,言语行事尽去芜杂虚伪,唯求坦率精练。C.年逾古稀的夏衍竟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评论得很到位,这是他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的明证,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D.夏衍第一次公开发表讲话是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所讲的不是形式主义的空话,他阐述了毕生奋斗的经验,对年轻人寄予厚望。E.夏衍认为各人写文章风格不同,如果按王蒙的提纲写作,写出来的就不是自己的文章,因而写序时只吸收了王蒙提纲的精神。2.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概括夏衍的形象。3.“不成样子的怀念”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具体表现“不成样子的怀念”的?4.本文在选材和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E; 2.(1)夏衍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事业心的前辈作家;(2)他思维敏捷,思想纯真,言语坦率精练,平易近人而不居功自傲;(3)热爱生活且充满活力, 做事认真,更求实崇真。3.①“不成样子的怀念”是说和夏衍不平凡的生平与功绩相比,自己的回忆文章仅仅是零散地记叙了与夏公交往的一些琐事,夏公的一些日常生活影像,实在是“不成郑重怀念的样子”。②文章通过以下事例来表现自己的怀念:夏公与“我”多次亲切交谈;出差时对级别待遇的“心有余悸”; 半夜里起床看足球比赛;婉拒捉刀,亲自动笔写序言;拄杖赏花,看小猫嬉戏;病重时仍然关心文 界的发动 等。4.本文选材的最大特点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文章没有以夏衍平生中的大事来展现他的形象,而是选取一些工作与生活上的平常小事来刻画他感人的形象,表现他崇高的人格。本文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以言谈交往串起追忆,用漫想跳跃的方式选取往事,以剪影速写的文笔刻画形象。文章以“谈话”开篇,又以“谈话”结束行文, 首尾呼应回环,给人一种言犹在耳的感觉。
解析:1.D项“夏衍第一次公开发表讲话”错, 原文是“我第一次听他讲话”。E项,“写序时只吸收了王蒙提纲的精神”错,原文是“为了‘安慰’我,他声称他的序言里已经吸收了我的提纲”。2.解答此题可以先从原文找出写夏公的相关情节,再找出作者概栝其形象特征的句子,最后加以提炼概栝。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与夏衍先生交往的一些琐事,内容比较零散;而从文中看,夏衍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事业心的前辈作家,所以作者认为以这样的笔墨来怀念夏公显得 “不成样子”。对于第二问,只要将作者回忆的夏公的往事简要概栝一下即可。4.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夏公的一些琐事以及夏公的一些日常生活影像来表现夏公的崇高人格,从中不难看出选材上以小见大的特点。结构上,作者紧扣 “怀念”这一中心,将全文的情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