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下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 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 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
D. 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2.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
A. 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B. 防止列强陷入激烈的军备竞赛
C. 建立海上航行的自由
D. 为美国扩大海外利益创造条件
3.下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 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 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 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 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4.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
A. 泰姬陵
B. 凡尔赛宫
C. 日内瓦万国宫
D. 雅典娜神庙
5.1923年鲁尔危机的发生,从实质上看是( )
A. 德国抵制《凡尔赛和约》的结果
B. 《洛迦诺公约》不能有效执行的结果
C. 英美与法国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D.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的产物
6.一战后在操纵国联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
A. 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 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 英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 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7.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公约( )
A. 由美国领导签订
B. 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
C. 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责任
D. 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责任
8.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 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
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A. 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 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 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 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
1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
A. 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 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 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 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12.巴黎和会主要是调整了( )
A. 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
C. 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13.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它( )
①是战后世界人民对战争反思的成果之一 ②是巴黎和会的重要成就之一 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④对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是因为( )
A. 《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 列强各自提出“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 《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 《非战公约》没有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15.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 )
A. 维也纳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
16.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
A.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 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 英日同盟已经告失败
17.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法美缔结一项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但美国对白里安的态度反应冷淡,主要是避免( )
A. 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
B. 引起英国的强烈抗议
C. 造成法美结盟的既成事实
D. 刺激德国的扩军备战
18.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调整了世界各大国间的关系
B. 暂时稳定了欧洲和亚太地区
C. 确保了世界长期和平与稳定
D. 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宣称:“……我们在此集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解决此次战争引起的问题,提出若干当前必要解决的措施;另一是通过当前的这些措施……以保证持久和平。我认为,成立国际联盟对于上述两个目的都是必需的。”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 “集会”是指巴黎和会
B. “我”代表美国政府
C. “此次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措施”包含加入“国联”
20.1921~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调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
A. 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B. 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了中国
C.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D.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为维护和平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主要表现为( )
①建立国际联盟 ②缔结《日内瓦议定书》 ③苏俄提出了《和平法令》 ④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 ⑤签署《洛迦诺公约》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22.巴黎和会从1919年1月18日开始到6月28日结束,费时达半年之久。这是因为( )
A.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帝国主义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C. 主要战胜国在利益分配上的对立
D. 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2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日本最关注的问题是( )
A. 向欧洲地区渗透
B.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C. 远东地区的霸权
D. 开拓印度的市场
24.国际联盟的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这些事实表明( )
①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 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
③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 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5.1928年,美、法、英、德等国签署了《非战公约》。这一公约( )
A. 首次改善了法德两国紧张关系
B. 彻底消除了国家的战争权
C. 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D. 制定了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数额。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规定了各战胜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法国为52%,英国为22%,意大利为10%,比利时为8%,其余归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30年内偿清,每年付20亿金马克和出口商品价值的26%。
材料二 道威斯计划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10亿金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还规定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货币,贷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
材料三 《洛迦诺公约》的内容之一是准许德国加入国联。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同年12月,协约国决定取消对德国的军事管制。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了协约国采取怎样的对德政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道威斯计划的特点,并说明它对法国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凡尔赛体系、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之间的关系。(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英、美、法、日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决意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1921~1922年,美、中、英、法、日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会外,日本同中国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至此,《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才得到纠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国是怎样攫取在中国山东的特权的?日本又是怎样从德国手中夺取这些特权的?
(2)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为什么同意通过同中国签订条约来解决山东悬案问题?
(3)美英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期间对中日之间有关山东问题中的态度是否一致?为什么?
29.《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请回答:
(1)你认为他们三人的言论是否正确?他们三人犯了什么共同的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正确认识《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完成: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及其后果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五国条约》。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对图片中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图片中的“1919”“凡尔赛宫”表明漫画反映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美国,其“希望”注定要破灭,是因为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遭到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的联合反对。漫画的主题是“希望注定要破灭”,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与这一主题密切相关,因此C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横财,美国妄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通过海洋航行的自由,扩大海外利益,并排挤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画中的兔子代表国际联盟,“没有实际的进攻……震慑它”说明不能从实质上维护和平,遏制侵略。B、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A项不符合漫画含义,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研究国际联盟”“地点”等有效信息。前者说出了组织名,后者实际上强调了该组织机构的驻地,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成立,故答案选C项。
5.【答案】A
【解析】德国要求延期支付赔款,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鲁尔区,逼迫德国履行赔款义务,从而出现鲁尔危机。
6.【答案】A
【解析】在国际联盟问题上,英法两国立场一致,二者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英法要维护国联的领导权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英国,B项表述不确切。操纵国联与否,实际上就是英美在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故选A。
7.【答案】C
【解析】公约的签订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公约对于制止战争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使美国避免了承担责任,因此被美国认为是其外交的重大胜利。
8.【答案】C
【解析】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对中国主权进行了严重破坏,故C项符合题意;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之间召开的会议,没有涉及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说明华盛顿体系对美国极为有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项符合华盛顿会议的作用,③是凡尔赛合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答案选C。
10.【答案】D
【解析】一战后初期,英法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具体体现是如何处置德国。A项主要是美日之争,B项是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冲突。C项是英美之争,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争夺”,英、日两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属于分割殖民地问题上的得益者,两者在这一问题上更多的是合作,它们之间的争夺主要体现在争夺中国上。
12.【答案】A
【解析】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因此,B项明显不符题意。就A、C、D三项来讲,因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问题,无论是调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是调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都是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13.【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是认为③④的叙述不正确。不论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的作用如何,但维护世界和平是它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国际联盟的合作模式,对后来的联合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答案】B
【解析】《非战公约》之所以对侵略者没有约束力是因为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的存在,随时可调整其对外政策,为以后发动战争、参与战争提供了借口。
15.【答案】C
【解析】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信息:会议是在巴黎召开,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矛盾。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建立的世界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16.【答案】A
【解析】遏制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以维护美英利益。
17.【答案】A
【解析】美国对白里安的建议态度冷淡。美国认为,如果与法国单独签约,容易被人误解为美法结盟,也会因此而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这是美国不愿接受的。
18.【答案】C
【解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列强相互冲突的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属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时间1919年1月可以判断该集会是巴黎和会,“我”指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不难判断“此次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B、C三项正确。虽然美国倡导建立“国联”,但由于参议院拒绝未能加入,D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这次会议是华盛顿会议,会议期间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及中日在会外签订归还山东主权的条约。会外条约可以理解为不是华盛顿会议的主题内容,另外山东主权归还了中国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又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1.【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单选题,旨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宏观掌握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一战后”,①②⑤为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维护和平的尝试;③④为苏俄在一战后的和平外交政策及活动,故选C。
22.【答案】C
【解析】巴黎和会费时长,是因为与会各国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尖锐,难以摆平;而能够起操纵作用的与会国,只有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关注在中国的权益和太平洋上控制岛屿的权益,即关注在远东地区的霸权。
24.【答案】C
【解析】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其总部也转移到美国,恰恰反映了美国地位上升,欧洲地位下降。
25.【答案】C
【解析】首次改善法德两国关系的是《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国家的战争权,没有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只是废弃战争,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故选C。
26.【答案】(1)对德政策:利用赔款来削弱德国,对德国实行严厉的处罚。说明的问题: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掌握主导权。
(2)特点:复兴德国经济和取得德国赔款相结合;国际贷款和德国赔款相结合。影响:法国用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受挫,丧失了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导权,开始与德国探索和解的道路。
(3)历史现象:德国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原因: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是一个平等国家。
(4)道威斯计划在经济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但在当时都没有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解析】第(1)问中的“对德政策”可依据材料一中“每年付20亿金马克和出口商品价值的26%”等信息进行归纳,“说明的问题”可结合材料一中“法国为52%,英国为22%”等信息进行判断;第(2)问中的“道威斯计划的特点”可联系材料二中“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等信息进行概括,“对法国的影响”需要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中的“历史现象”应依据材料三中“加入国联”等信息进行提炼,“原因”需要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说明;第(4)问可结合凡尔赛体系、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的内容及其影响,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27.【答案】(1)说明的问题:巴黎和会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举例:把《凡尔赛和约》强加给德国;把战争责任完全归于德国;任意宰割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问题:德国对《凡尔赛和约》强烈不满。原因:《凡尔赛和约》规定严厉制裁德国,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第(1)问中“说明的问题”可依据材料一中“巴黎和会三巨头”等信息进行判断,“举例说明”可从战争责任、殖民地分配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中“反映的问题”可依据材料二中“抗议在凡尔赛作出的决策”等信息进行思考,“原因”需要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角度进行概括。
28.【答案】(1)1897年,德国借口两个传教士被杀,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1898年,德国将山东划作其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作战,出兵山东,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
(2)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美英对日本施加压力。
(3)不一致。前者袒护日本,出卖中国的利益;后者对日本施加压力,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权益。原因:巴黎和会上,英美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企图,都希望获得日本的支持,故不惜出卖中国的主权。而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英对日本独霸中国都坚决反对,故对日本施加压力。
【解析】第(1)问根据对有关知识的再认再现回答即可。第(2)问要注意回答的角度,既要从中国自身寻找原因,又要从英美方面寻找原因。回答第(3)问,要注意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但也根据国际环境的不同发生变化。明确了这一点,这一问便迎刃而解了。
29.【答案】(1)不正确。他们仅看到且夸大了《洛迦诺公约》的积极影响,而未看到该公约的消极影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积极: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改善了德法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为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消极:公约的缔结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也被逐渐废止。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认识、理解能力和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观点,即肯定了《洛迦诺公约》的积极影响。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到这些言论有失偏颇,即未看到《洛迦诺公约》的局限性。第(2)问只要围绕公约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来回答即可。
30.【答案】(1)现象:美、英、日三国展开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本质:美、英、日三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而激烈斗争。影响:加剧了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使美、英、日三国经济面临严重压力。
(2)《五国条约》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竞赛,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使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反映了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胜利。
【解析】第(1)问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中“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等信息进行判断,“本质”应结合材料中“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后果”需要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应联系材料中“日本……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等信息,从目的、地位、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