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长征的开始、红军长征的路线及主要的历史事件;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识读“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图文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遵义会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要“围剿”革命根据地?
①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各革命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
②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2)国民党反动派于何时开始“围剿”革命根据地?重点是“围剿”哪个革命根据地?
①1930年底。
②中央革命根据地。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针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①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②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过雪山草地
理出红一方面军在遵义会议后、进入甘肃前的行军路线和重大事件。
遵义会议的召开(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1935年10月,哪两支部队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
(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它发生于何时?涉及哪些部队?其意义是什么?
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合作探究
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遵义会议召开的基本概况有哪些?又作出了哪些伟大的决策?其影响有哪些?
(1)背景: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2)基本概况: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过雪山草地
说一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多少个省份?
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转战11个省。
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长征的胜利结束有哪些伟大的历史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了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的史实。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的道路再次遭到挫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1936年10月的甘肃会宁会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些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来完成。
四、课后作业
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让我们回顾历史,探究问题。
(1)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是哪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列举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后的传奇性故事。
四渡赤水。(符合史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