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15:1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百团大战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平型关大捷
(1)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过程、结果、意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时间:1937年9月。
过程: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在平型关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随后同日军展开肉搏战。
结果: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平型关大捷的指挥员是谁?
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时间和主要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主要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根据地。
(2)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百团大战
(1)百团大战的目的是什么?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百团大战的指挥员是谁?其过程怎样?
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4)百团大战的影响。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合作探究
1.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有什么重大意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抗日根据地是怎样开展抗日斗争的?
师讲述: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并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灵活有力地打击敌人。
(3)抗日战争由哪两个战场配合?
学生回答: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3.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怎样看待百团大战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这是主要的。另外,日军遭到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三、课堂小结
1.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
主要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和苏南等根据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人民游击战争。
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巩固的措施:政治和经济等领域。
3.百团大战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影响: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四、课后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爱国志士、老同盟会会员、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在战后所著之文中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1)材料中指的是什么事件?
平型关大捷。
(2)结合材料说明平型关大捷的主要作用。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