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15: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历史地图,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史实,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感受孙中山为了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中华民国的创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何时何地?有什么重大意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
①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②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③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结合课本“相关事实”等内容,分析革命党人让权给袁世凯的原因。
主观方面:革命派的软弱:财政困难、同盟会组织涣散等。
客观方面: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袁世凯的政治讹诈;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叙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性质及意义。
师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讲述其性质、意义。
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合作探究
1.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形势有何新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可以让小组讨论回答: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如何?
(1)清帝退位。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1.列举辛亥革命的三大重要成果。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推翻封建帝制。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如何看待呢?(本题属于开放式试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辛亥革命胜利:(1)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是当时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