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评
一、基础知识训练(14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渺沧海之一粟 D.长乐王回深父
解析:选C A项,“悟”通“晤”;B项,“冯”通“凭”;C项,没有通假字;D项,“父”通“甫”。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本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细胞自噬研究者大隅良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宏表示,这并不意外,因为在整个细胞自噬研究领域无出其右。
②长沙梅溪湖步行桥自建成以来便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类似中国结的形态、夸张的构造、太过艳丽的色彩着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③外强中干的传奇球星凯文·加内特日前宣布退役,这就意味着以后观众只能在TD北岸花园球馆大屏幕上观看他曾经打球的画面。
④今年的秋日晴空一碧如洗,高悬的艳阳将未经弱化的光线直接照在人的手臂上,仿佛根根钢针在扎,这完全没有七月流火的意思。
⑤社会的发展让信息获取越来越简便,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也让心怀不轨的人如虎添翼。
⑥追求完美艺术、复兴绝迹800年珍品汝瓷的部分烧制技艺,古稀匠人朱立文已然成为传奇,但他不敝帚自珍,希望将一手技艺传于他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解析①“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②“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词中含有“看”的意思,造成重复。③“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这里望文生义,且感彩不当。④“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⑤“如虎添翼”,像老虎长上了翅膀,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⑥“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很珍视。不符合语境。
答案D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 A项,修:长,高。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B.“野长城被抹平”事件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当地在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上级文物部门也存在后续监管不力之失。
C.《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有关法律界人士表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法院可以认定其符合破产的原因。
解析B项,语序不当,“设计、监理、施工”应为“设计、施工、监理”。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由……造成的”保留一种即可。D项,搭配不当,可把“原因”改为“条件”。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解析:选D D项,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母校百年校庆之际,张教授的拙作《互联网时代的共享文化》在国际上获大奖,可喜可贺。
B.小张写作论文数据翔实、论据充分,导师斧正一丝不苟、锱铢必较,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
C.你是这个行业的方家,以后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希望你能不吝赐教,我定会感激不尽。
D.这是家侄毕业时送给我的钢笔,我已珍藏多年,每当看到它,都会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
解析A项,“拙作”是谦称,只能用于自己的作品。B项,“斧正”是敬辞,只能用于请别人修改自己的作品。D项,“家侄”错误,“家”用于称谓前时,只能用于比自己年龄大或辈分高的人,不能用在年龄小或辈分低的人身上。
答案C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 B.②⑤⑧
C.③⑤⑥ D.②④⑨
解析:选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 。?
(2)苏轼《赤壁赋》中用“ , ”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答案(1)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2)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二、阅读能力训练(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地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
(有删改)
7.“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 )
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
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
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解析:选D 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
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
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
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
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
解析:选A 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谢安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C项,应是自然感发情怀,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
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
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
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
解析:选C C项,应是到唐代,自然山水被利用来“以隐求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
(节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B.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C.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D.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解析“受天子之命”做“言”的宾语,后面不能停顿,排除A、B两项;“白天子”不可断开,“天子”做“白”的宾语,排除C项。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B.“公”,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敬称还有“陛下、太祖、单于、阁下、台端”等。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
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解析C项,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人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打败过敌人;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解析D项,“还亲自教他们”错,原文“还相授教”的意思是叫被送到太学读书的人再回故里,传授他人。
答案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2)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
解析第(1)句关键词:恃,倚靠;慢易,轻慢;咎毁,诋毁。第(2)句关键词:勒,派遣;逆,迎战;锐,锐猛;虞,忧患,担忧。
参考答案(1)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为什么竟敢轻慢诋毁大人?
(2)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
参考译文牵招,字子经,是安平观津人。十多岁时跟随同县的乐隐求学。后来,乐隐任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牵招跟随他结束学业。这时京城大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人一起将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送回家里安葬。路上遇有强盗抢劫,史路等人都逃跑了。强盗想砍棺拔钉,牵招含泪请求赦免。强盗认为他讲义气,就放走了他。牵招由此而知名。后来他向东逃奔曹操。曹操想征讨袁谭,但是柳城乌丸想派出骑兵协助袁谭。曹操派他到了柳城。牵招到了那里,正赶上峭王严备待战,准备了五千骑兵援助袁谭。并且,辽东太守公孙康派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来授以峭王。峭王召集各位酋长,他问牵招:“从前,袁公说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会再次禀告天子,任我为真单于;同时,辽东太守又拿着印绶来。这样看来,谁该是正宗的呢?”牵招回答说:“从前袁公承天子命令,得以有所封拜,但后来发生变故,天子命令曹公取代了他(正宗的位置)。辽东是下属部,怎么能擅自称说封拜呢?”韩忠说:“我们辽东在大海东边,拥兵百万,曹操怎能做这样的事呢?”牵招呵斥韩忠说:“曹公公允恭敬圣明贤哲,他拥戴天子,让四海安宁。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权封拜,正当杀戮,为什么竟敢轻慢诋毁大人?”便将韩忠的头往地上撞,拔刀要杀了他。峭王惊恐,身边的人也都吓得不知所措。牵招向峭王等人说成败之理,在场的人都离开座位,屈膝伏地聆听。曹操消灭了袁谭,任牵招为军谋掾。魏文帝曹丕即位,牵招出任雁门太守,此郡常有掠抢之事发生。牵招既教百姓打仗列阵,又上表请求恢复乌丸五百多家的赋税,并让他们备好鞍马,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胆气日渐锐猛,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牵招又用离间计离间敌人,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牵招出兵攻打,大败敌人。盗贼再也没有出没。牵招又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传授他人,几年间,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当地人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往返七里。牵招在原野上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他治理边郡,颇得百姓感念。
三、表达能力训练(10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__①__。看到流逝的江水,__②__ ;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单是一个秋天,__③__。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
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③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述的严谨、准确,符合事理逻辑。根据所给的①句,我们知道“只有……才”的推断过于绝对。梳理所给语句,可知“必将”“就一定”两处也属于表述不严谨,说法绝对,有违事理逻辑的问题,指出即可,不要求改正。
20.中国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下面是中国空间站的构想图,请把这个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75个字左右。(5分)
答:
参考答案:中国空间站,将建造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建成后,将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太空观测,为科技发展作贡献。(或:中国将建成的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构成;它的主要功能将用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太空观测,为科技发展作贡献。)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胡玮炜可能套现15亿,文章将胡玮炜与80后的同龄人对比,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当发觉同龄人比你优秀很多时,你作何感想?文章从“北京有2 000万人在漂泊生活”谈到“许多80后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日子”,从“人到中年,职场半坡”谈到“时代抛弃你时,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引起不少人的讨论。
这类爆款文章,经常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类文章带出来的是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给人以启迪;有人认为,这类文章以传递正能量为名却行释放负能量之实,助长了焦虑;也有人认为,这类文章扭曲了真实的价值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此类文章,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这是一篇典型的时评+指令型材料作文。首先要思考的是:对这类文章,你的态度是什么?你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从文章题目到文中的语言,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①许多地方逻辑不通;②语言具有伤害性;③暗含错误的价值观导向;④释放负能量,助长焦虑。抓住这几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综合起来去立意分析都可以。而在具体分析时,要能够由浅入深,由现象到实质,深入剖析这类文章产生的根源。由此及彼,最终能谈出一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