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该地区国家产生及其职能,不仅能准确地把握古印度文明,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历史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3.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图片,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
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2、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也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了解概况
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
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城市?
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
4.古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宣扬什么主张?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文本概况。
(二)种姓制度
材料: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
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5.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6.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佛教
1.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2.材料:“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
(2)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
(3)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
(4)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
3.拓展:印度佛教产生并教流传于古印度,时间上大约在公元前6~5世纪时期。创始人为悉达多(公元前565~485),母系族姓为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兴起的时候正是印度奴隶制经济急剧发展的时期。当时印度次大陆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进入奴隶社会,但有的地方还保持着氏族公社的残余;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化出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批批以城镇为主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当时各国之间相互征伐,雅利安人等外来的部族和土著民族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佛教在印度经历了1800年的历史,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或前5世纪~4或3世纪)部派佛教(公元前4或前3世纪~到公元元年前后)、大乘佛教(公元元年前后~7世纪)和密教时期(约7~13世纪初)。在后三个时期中还出现了很多在理论和修持上不同的派别。
【设计意图】通过《西游记》引出印度佛教,通过课文和文本知识的双重学习进一步了解印度佛教。
本课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古代印度对森严的种姓制度和对佛教发展的贡献,充分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所制定符合自己目的的制度,从而控制被统治阶级,进一步激发我们对于现阶段美好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相关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书本内容。
四、作业
绘制古代印度的种姓等级图。。
五、板书
古代印度
(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
(2)种姓制度:婆罗们、刹帝利、吠首、首陀罗
(3)佛教:前6世纪 乔达摩. 悉达多 众生平等
教学反思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展开教学。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能够积极探讨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件15张PPT。第一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
1.古代印度 ··恒河印度河土壤肥沃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流量丰富 定期泛滥文明历程再次分裂BC
2500年BC
15世纪前后BC
6世纪BC
3世纪雅利安人古代印度哈拉巴摩亨佐·达罗哈拉帕摩亨佐·达罗文明的产生 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公元_______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__________,陆续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前1500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文明起源与发展:_________(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________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孔雀王朝鼎盛时期华氏城目的:
实质:
影响: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种姓制度 吠 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祭祀、贵族国王、武士、官吏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者掌握神权把持军事、行政大权纳税、上供,养活第一、二等级受上层等级剥削、奴役佛教的创立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时间地点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仰光寺印度中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