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3份打包,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3份打包,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15:30:04

文档简介

古代印度 培优练习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 )
A.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古代印度社会里,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
A. 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 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 商人与官吏世代结下仇怨 D. 种姓制度的严格限制
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国王。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他应属于(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戏说汉谟拉比穿过时空隧道,来到古代印度旅游,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在种姓制度中属( )
A. 第一等级 B. 第二等级 C. 第三等级 D. 第四等级
在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 )
A. 禅让制度    B. 种姓制度 C. 元首制 D. 采邑制
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应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共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由此判断B正确;A、C、D不符合种姓制度的规定和影响。
【答案】D
【解析】在古代印度社会里,富商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答案】B
【解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答案】B
【解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首陀罗从事最低贱的职业。汉谟拉比是国王,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所以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印度电影《流浪者》”和“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可知,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古代印度 基础练习
1. 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3.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 )的制度。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西亚
4.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居民从低到高分成四个等级是( )
①刹帝利 ②吠舍 ③婆罗门 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6.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在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几位同学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一部短剧,以下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B.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9.在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个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渗透着宗教的影响。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12.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1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你知道这首诗词与哪一宗教有关(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
14.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1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 )
A.经济发达 B.地处大河流城 C.人类出现较早 D.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
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古印度文明。
【答案】B
【解析】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雅利安人。
【答案】C
【解析】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居民从低到高分成四个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答案】B
【解析】考查种姓制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首陀罗从事最低贱的职业。阿育王是国王,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所以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答案】C
【解析】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自由平民阶层,是吠舍。
【答案】D
【解析】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首陀罗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主持祭祀活动的是婆罗门;在法庭上审讯犯人的是刹帝利;在田地里劳动的是吠舍。
【答案】C
【解析】这户人家属于自由平民阶层,是吠舍。
【答案】A
【解析】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 的宗教是佛教。
【答案】B
【解析】等级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严重的不平等,而佛教宣传“众生平等”。
【答案】A
【解析】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乔达摩·悉达多。
【答案】C
【解析】“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首诗词佛教有关。
【答案】A
【解析】歌词描述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学习佛经的故事。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此背景下诞生。
【答案】B
【解析】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是地处大河流城。
古代印度 提高练习
1.“种姓”的国度指的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2.古代人类创造了先进的文明成就,下类对世界各国的文明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建造了金字塔,作为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宫殿
B.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C. 古印度种姓制度、西周的分封制两种制度都出现于奴隶社会时期,两者均等级森严,界限严格
D. 经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印度的男女青年纵使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如果双方等级不同,最终也不成眷属,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种姓制度 C. 人权未普及 D. 佛教的规定
4.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婆罗门贵族因为没有带水罐,又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古印度 B. 古埃及 C. 古巴比伦 D. 中国
5.古代印度有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地位、权利以及义务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种制度被称为( )
A. 种姓制度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6. 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 )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7.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印度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8.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9.下图中标注出的四个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相同点是( )
A. 位于大河流域 B. 位于亚洲大陆
C. 四面邻近海洋 D. 处于内陆盆地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请回答:(1)材料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 (2)这种宗教创立于何时?何地?什么时候向外传播?
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种姓”的国度指的是古印度。
【答案】C
【解析】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是埃及最高统治者的陵墓。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经伯利克里改革后,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答案】B
【解析】考查种姓制度。
【答案】A
【解析】考查种姓制度对人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考查种姓制度。
【答案】B
【解析】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
【答案】A
【解析】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佛教。
【答案】C
【解析】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案】A
【解析】四个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相同点是都位于大河流域。
【答案】(1)佛教 (2) 前6世纪;古印度;前3世纪
【解析】考查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