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9-26 17:3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 空气 B. 温度 C. 光照 D. 水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枯叶蝶酷似枯叶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 蚯蚓可改良土壤 D. 大树底下好乘凉
探究实验为避免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但个别例外。下列实验不需要取平均值的是(  )
A. 探究蚂蚁的通讯 B.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C.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  )
A. 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改变生物
家燕冬去春回,影响家燕迁徙的生态因素是(  )
A. 水分 B. 温度 C. 阳光 D. 空气
如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你认为下列修改建议错误的是(  )
放置黄粉虫的位置 黄粉虫的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只 阴暗 28℃ 适宜

A. 左右两侧的黄粉虫的数量要相同
B. 左右两侧都要在阴暗的环境中
C. 左右两侧的湿度要相同
D. 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保持在28℃左右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某项探究活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该实验说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生长
C.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是不是需要水分
D. 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古人所做的诗词里还蕴含不少生物学现象和规律.下列对相关诗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因素是水分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雌蛙鸣叫吸引雄蛙来抱对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 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 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 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秋天银杏叶由绿变黄 B. 水葫芦疯长威胁其他生物生存
C. 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 D. 针叶林分布在高山海拔较高处
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 光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叫______,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都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叫______.
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柑橘主一分布在我国南方,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它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______因素.
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万物生长靠太阳”“鱼儿离不开水”等民间谚语,体现了生物的生存必须______环境;
(2)鲸是哺乳动物,但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______环境;
(3)茂密森林中的空气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_____环境.
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两大类。
对于每种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______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______或______的生物.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小巧同学发现她家种的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她很好奇,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花瓣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
【实验步骤】①早晨,她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且均开红花的牵牛花,编号A和B;②A组放在阳光下,B
组遮光处理,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花的颜色、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④得
出实验结论。请回答:
(1)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拓展反思】查找资料发现:牵牛花花瓣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它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中性条件下显紫
色;细胞液的酸碱性强弱受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
(3)从植物生理活动的角度分析,牵牛花花瓣从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是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潮湿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作为对照组的是实验装置中的______环境。
(3)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
(4)若捕捉的鼠妇处于长期饥饿状态,它的运动能力会减弱,这是因为______(填某一生理过程)弱,释放的能量少。
(5)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6)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同一片森林中的树木 A、合作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酿蜜 B、竞争关系
③老虎吃羚羊 C、寄生关系
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D、捕食关系
⑤动物身体上的跳蚤与动物 E、共生关系



答案

1. C 2. A 3. A 4. C 5. C 6. B 7. B
8. C 9. B 10. B 11. B 12. A
13. 仿生;共生??
14. 温度;非生物??
15. 依赖;适应;影响??
16. 形态;生理;分布;生物;非生物??
17. 一切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同种;不同种??
18. 光照;花瓣颜色变化和光照有关;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酸性减弱??
19. 光;阴暗潮湿;不能,只用一只鼠妇进行实验,偶然性大,实验结果不准确;呼吸作用;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放归大自然??
20. 解:①同一片森林中的树木,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阳光等,属于竞争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酿蜜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种内互助关系;
③老虎吃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
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称为互利共生关系;
⑤动物与身体上的跳蚤,从动物身上吸收营养物质,对动物造成伤害,因此属于寄生。
故答案为:①--B
②--A
③--D
④--E
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