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 5 单 元
第 16 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温故而知新
动物行为
获得途径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功能
?
?
取食行为
(保证动物的生存)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草履虫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集中在口沟的位置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水螅
水螅依靠触手捕食小型生物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响尾蛇
响尾蛇有灵敏的红外感受器,能感知温血动物的来临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草原动物
开阔的草原上,捕食动物主要依靠视觉和嗅觉发现食物,然后穷追不舍,靠速度和耐力捕捉食物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森林动物
茂密的森林中,捕食动物往往采取“伏击”或悄悄逼近猎物的方式,出其不意地捕获食物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诱捕猎物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啄木雀能用仙人掌的刺从树干裂缝中挑出昆虫
黑猩猩能将草棍伸入白蚁窝中,待草棍上爬满白蚁再取出美餐
动物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
海岸边的乌鸦常以螺蛳、贻贝为食。它们物色到食物后,就用喙衔起飞到一定的高度,张口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结实的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
有的动物有贮食习性
蜜蚁将工蚁采集来而未食用完的花蜜等贮存在自己的腹部,然后自己悬挂在蚁巢壁上为蚁群储备粮食,有的可以一直悬挂好几个月。等到蚁群需要粮食的时候,这些供蜜蚁就会吐出自己腹部的蜜汁
有的动物有贮食习性
松鼠
有的动物有贮食习性
仓鼠
有的动物有贮食习性
美洲狮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
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特点?
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小狗为什么要到处撒尿?
领域行为
企鹅为什么要咬象海豹?
(利于动物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领域行为
占有领域的可以是:
一个个体
花豹
一对配偶
灰林鸮
领域行为
占有领域的可以是:
一个家庭
金丝猴
一个动物群
狼
领域行为
动物领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生活在树叶上的蚜虫,其最大领域就是一片树叶
虎的领域可达十几平方千米
领域行为
领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领域的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它们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领域行为
嗅觉发达的哺乳动物经常用含有气味的物质(如尿、粪便、由特定腺体所分泌的物质)标记领域
獾常用自己的
粪便标记领域
环尾狐猴能从尾下腺等腺体产出气味物质,对领域内特定树木进行气味标记
领域行为
会鸣叫的动物经常用声音来标记领域
灰林鸮一旦建立起领域,会全年从领域的不同地点发出叫声,目的是告诫其他个体不要进入自己的领域
领域行为
会鸣叫的动物经常用声音来标记领域
大狐猴经常坐在树枝上高昂着头发出长啸,向其他个体宣告自己的主人身份
我今天的午餐就是你了,小羚羊!
哼,有本事追上我再说!
防御行为
(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防御行为
在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来防御捕食者的捕食。这些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就属于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雄性招潮蟹具有一对大小悬殊的螯肢,它能舞动颜色鲜艳的大螯,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
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毒刺或者有特别难闻的气味,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金色箭毒蛙全身是鲜明的黄色或橘红色,是表示有毒的警戒色
离我远点,有毒!!
防御行为
某些毒蛾的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影响鸟继续进食,久而久之,这种毒蛾幼
虫的色彩对鸟
来说就成了警
戒色
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吃我!!
防御行为
竹节虫
我在哪呀?你能找到我吗?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
防御行为
兰花螳螂有最完美的伪装,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使它们在兰花中拟态而不被猎物察觉
防御行为
枯叶蝶停息在树枝或草叶上时,两翅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展示出翅膀的腹面,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
防御行为
许多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保护色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猎捕食物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
乌贼“喷墨”
防御行为
壁虎断尾
防御行为
金凤蝶的幼虫——茴香虫的前胸前方中央具有黄色叉形的臭角1枚,受惊时能伸出体外,放出臭气以御敌
THANK YOU!(共33张PPT)
第 5 单 元
第 16 章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2课时
动物行为
领域行为
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繁殖行为
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
占有繁殖的空间
求偶
交配
孵卵
对后代的抚育
雌狮
雄狮
军舰鸟求偶
在求偶时,雄鸟极力膨胀红色喉囊,摇摆身躯,拍打双翅,向雌鸟炫耀
沙丘鹤求偶
雄性沙丘鹤翩翩起舞,以期获得雌性沙丘鹤的青睐
蝴蝶交尾
翠鸟交配
火烈鸟孵卵
企鹅孵卵
戴胜育雏
母狼哺育幼崽
三刺鱼的繁殖行为
雄鱼腹面红色,雌鱼腹部膨胀
雄鱼筑巢
雄鱼跳求爱之舞,
雌鱼抬高头部表示欢迎
雄鱼入巢示范、出巢
(视觉信号)
雌鱼入巢,雄鱼用头接触雌鱼的尾部
(触觉信号)
雌鱼产卵、出巢,
雄鱼入巢、排出精子
精卵结合,实现受精
育幼任务谁来承担?
鸟类→父母双方
哺乳动物→母亲
先天性行为
动物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节律行为
潮汐节律
昼夜节律(日节律)
月节律
年节律
生活在潮间带的动物,活动规律大多与潮汐规律相适应——潮汐节律
牡蛎在涨潮时将壳打开进行取食活动,退潮时则将壳紧紧关闭
有些生物大约每隔24小时就出现一次周期性节律,这种活动、生理机能与地球的昼夜相联系
——昼夜节律(日节律)
昼行性动物
草蜥
蜜蜂
猎豹
夜行性动物
蝙蝠
猫头鹰
狼
有些生物大约每隔24小时就出现一次周期性节律,这种活动、生理机能与地球的昼夜相联系
——昼夜节律(日节律)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有月经周期
——月节律
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的换羽,哺乳类的换毛等在一年中都有确定的时间 ——年节律
丹顶鹤春季于2月末离开越冬地,到达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中旬;秋季于9月末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11月下旬到达越冬地
丹顶鹤的迁徙行为
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的换羽,哺乳类的换毛等在一年中都有确定的时间 ——年节律
成年獭兔3月初至4月底,脱去冬毛,换上夏毛;9月初至11月底,脱去夏毛,换上冬毛
动物体内是否有个生物钟?
杰弗里 霍尔、迈克尔 罗斯巴什、迈克尔 杨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社群行为
兵蚁
蚁王
工蚁
蚁后
专职的
“产卵机器”
负责与
蚁后交配
专司蚁穴
的保卫
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
白蚁的社群
蜜蜂的社群
蜂后
雄蜂
工蜂
一只,受精卵发育而来
少量,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大量,受精卵发育而来
产卵、繁殖后代;分泌物质控制工蜂生殖器官的发育
专职与蜂后交配
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保卫、采集花蜜和花粉
狮子的社群
狮子的社群
狒狒的社群
动物为什么要营群体生活呢?
一群野牛 VS 一头狮子
一群狮子 VS 一头野牛
动物靠群体的力量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有效地保证了物种的繁衍。这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