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检测:(7)诗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检测:(7)诗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23: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三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模糊
解析:选B B项,存:问候,怀念。
2.下面四首诗分别吟咏梅、桃、榴、菊四种花。依次填入诗中空缺处的四种花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炎日__________如火,繁英簇绛绡。佳人斜插处,疑把绿云烧。
②人在艳阳中,__________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③墙角数枝__________,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④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__________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A.①榴 ②桃 ③梅 ④菊
B.①梅 ③榴 ③菊 ④桃
C.①桃 ②菊 ③榴 ④梅
D.①菊 ②梅 ③桃 ④榴
【答案】A
【解析】根据季节时令、四种花的不同特点以及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C C项,“绝”都当“断绝”讲。A项,对着/方,值;B项,缘故/所以;D项,回顾,回头看/拜访。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消防战线英模的他脾气很好,从来不急躁,但是一到火灾现场就变得手忙脚乱,风风火火。
B.以嵩山为圆心向外辐射的中原腹地,钟灵毓秀,确实出了不少人才。他们灿若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C.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而这一行为的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D.河南被称为“戏曲之乡”,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彩的戏剧种类,其中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三足鼎立。
【答案】B
/
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 B.人生几何
C.忧伤以终老 D.依依墟里烟
解析:选C A项,“同心”,古义为感情深厚;今义为齐心。B项,“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D项,“依依”,古义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为留恋,不忍离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操有辉煌的政绩,比如统一中国北方,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等。对人才不拘一格,延揽天下英雄,他确实是开一代风气。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
C.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多次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D.2015年6月13日是中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5月14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分别在官方网站上颁布了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枭雄”。C项,中途易辙,“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的是由牛郎织女故事改编的电影,而不是“牛郎织女的故事”。D项,搭配不当,“颁布”“主题”不恰当,可将“颁布”改为“公布”。
7.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了《诗经》诗句,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解析:选A A项,“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这是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诗歌反映出诗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思考,____________,诗人们表现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____________。整个魏晋时期,乱多于治,长期的政治黑暗让诗人不免悲哀失望, ____________,更多的诗人渴望摆脱死亡阴影, ____________。总的来说,魏晋诗歌的主题无论是生死、隐逸或是游仙, ____________,感叹生命的短促和渺小,也试图不断探索并从中寻求解脱,而历史的发展也的确证明了文人们这一意识的顽强生命力。
①对待生命的深入思考
②追求生命的久远
③在认识到生命有限的前提下
④其中都渗透了浓厚的时间意识
⑤像陶渊明式的诗人毕竟是少数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答案】D
/9.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选C “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10.对下列有关文化史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总角”指少年时代。
B.“越陌度阡”中的“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C.“十六诵诗书”中的“诗书”特指《诗经》和《尚书》。
D.“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21点至23点,这里指夜深人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诗书古代一般常指《诗经》和《尚书》,但是在“十六通诗书”中则是泛指一般经书。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注意写出已有的景物并描摹出一个意境。
参考答案:抬眼望去,没有庐山的秀丽,也没有巫山的迷幻,只是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
12.仿照示例,选取本单元的相关诗歌、诗人再写两句相关的话,使三句话组成排比句。
魏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厌恶官场,关注个性追求,不是写下了歌颂田园、渴求闲适的《归园田居》吗?
【答案】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心系楚国百姓,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吗?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操,天下大乱,渴求天下英才,不是写下了延揽人才、祈求完成大业的《短歌行》吗?
【解析】示例的结构是:第一句点明朝代、诗人,接着写遭遇的困境,然后写创作的作品。仿写时根据这个结构特点选取相关诗人进行表述即可。
13.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诈、阴险、嫉妒心很强的人,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读过《短歌行》后,你又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曹公,我想对你说无论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能尊贤重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复道行空,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
/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杂诗(其四)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
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解析:选BC B项,三、四句是说“佳人”的迁徙不定,境遇不好,不是表现她的举止不凡。C项,“薄”作动词用,鄙薄、不看重的意思,而不是轻薄。“佳人”虽艳若桃李,但世俗不看重红颜美貌,她又能为谁去启齿歌唱呢?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佳人的居无定所、不为世俗赏识等遭遇和青春盛颜难以久持的悲叹,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慨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游子月夜忧愁失眠,为什么如此忧愁,忧愁的是什么,在这四句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
B.第四句中,“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动作描写,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忧愁之深切。
C.“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写游子的内心独白,点出游子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忧愁无眠的原因。
D.诗中的主人公因愁思太浓,在室内“揽衣起徘徊”也无法排遣,因此只好走出室外,室外皎洁的月光消解了其忧愁。
解析D项,“室外皎洁的月光消解了其忧愁”理解错误,从诗歌的结尾看,诗中主人公的忧愁并没有消解。
答案D
7.诗中的“明月”具有怎样的作用?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意象。
解析抓住“月”在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义(寄相思)理解,诗中主人公的“不能寐”“愁思”都由“明月”引起。
参考答案古诗中常用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的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美好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月亮,随着皎洁的月光传递给遥远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