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17:48:28

文档简介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8课俄国的改革。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俄国的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这次改革使得俄国的经济、文化实力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得到强化;第二次改革则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本课分为两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为是彼得一世的改革,介绍了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第二个子目为农奴制的废除,讲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以及亚历山大二世的时间、内容、影响
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找到一些相关原始材料,学生能够便于直观的认识到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采取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老师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到改革的重要性,感受当时沙皇俄国统治下农奴的悲惨遭遇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教学难点】
农奴制的危机,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彼得一世的背景材料,讲述其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这次改革主要是向西方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二、讲授新课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已下问题,并在课本上进行圈画。
彼得一世改革
时间
内容
目的
意义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教师补充:彼得一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但与此同时,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农奴制的废除
农奴制的危机
展示沙皇统治下,农奴生活的照片展示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
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
农奴的处境:
教师补充:(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2)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3)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竟与马匹同列。
2.农奴制的危机导致
农奴制导致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通过对比表格,刻章子19世纪中期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经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俄国国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俄国的士气遭到严重的打击。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俄国沙皇专制的腐朽和农奴制危机的加深。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改革的方式、性质
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内容(经济、政治)
意义
本课总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俄国的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彼得一世改革,向西方学习,该改革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一次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这次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因而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相关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书本内容。
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内容
意义
时间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自上而下)
背景
时间
内容
影响
教学反思
为了培养学生多元史观的意识,在阐述历史事件时从多角度阐述。并对全球史观、生态史观、文明史观等一些史学观点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尝试从这些不同史观角度理解新政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和现象。
课件18张PPT。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
2.原因
3.内容
4.意义 含义: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方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法律制度。  一、俄国农奴制危机:
1、俄国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极端贫困(1)根据图片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农奴制度下农奴的处境如何? 农奴的处境:
(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2)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
(3)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材料2、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材料1: 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2、俄国农奴制导致工业发展步履维艰(1)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中期
俄国与西方
经济比较 2、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是什么?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①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③俄国人士气遭沉重打击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农奴制经济思想阶级矛盾激化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新思潮涌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政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855年—1881年在位【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材料】“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1、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2、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3、改革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政治上:经济上: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农奴制改革前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自由,缺乏
大量自由劳动力
购买力低下,
影响国内市场
“自由人”赎买份地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4、意义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影响:发展废农奴制工业化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积极消极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