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18: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 题
第二单元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型
新授
时间 月 日(星期 )
成 果
目 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等革命活动;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掌握孙中山如何创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
难点
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要素
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评价
情 景
导 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38-41页相关内容完成基础预习填空
1.________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________”。
2.章炳麟的《________________》、邹容的《革命军》、________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________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________和光复会
3.________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创办《________》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________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
活动自评:
独立完成1分
充分准备1分
填写准确1分
字迹工整1分
思 维
对 话
问题一:孙中山早年有哪些革命活动?
活动一:1.同桌(前后桌)互相订正自主预习题
. 结合教材理解并掌握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
对孙中山的早期活动进行归纳
随学随练(采取抢答方式)
(1)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为宗旨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
(2).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张通过武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
(3).某地拟建一座革命纪念馆,以纪念1895年由孙中山、陆皓东等领导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这一地点应该是( )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情绪高涨,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①光复会 ②华兴会 ③兴中会 ④强学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国闻报》 B.《新青年》C.《时务报》 D.《民报》
问题二:同盟会创立的背景和创立的概况。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8分钟)
活动二:1.找出有宣传革命思想的人物和著作?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2.表格梳理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基础、政治纲领、领导机构、机关报、性质、影响.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基础
政治纲领
领导机构
机关报
性质
影响
3.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能成为同盟会的领袖
4. 三民主义的内容、地位,和同盟会的纲领之间有何关系?
板书归纳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课件展示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及其作品的图片和材料并提问完成
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在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归纳:同盟会创立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2)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3)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问题三:孙中山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奋斗和追求,结合本课内容谈谈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活动三:根据出示材料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巩固和总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
材料三: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借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律保护。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该组织指导思想的哪一项?并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3)据材料二、三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三大革命有什么局限性?
学生回答展示答案后,由老师做最后的补充和矫正。
活动一:全对为2分
发现错误及时订正为1分
阅读教材38-39内容,积极参与回答,答对一题奖励2分。
活动二:结合教材第39—41页中的内容以及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完成表格,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参与课堂回答并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归纳梳理。
活动三:
根据自主预习题3结合教材第38-41页独立完成,填写准确,书写工整,条理分明即为2分。因为最后一问比较难,由小组合作完成拓展部分,主动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且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准确为2分;发现其它小组答案存在的问题或提出不同的看法,为优秀。小组代表能完整、准确叙述本组观点即为1分。提醒学生课上记录答案要点,课下补充完整。
拓 展
迁 移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长期从事武装反清斗争。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但是他真的能挽救中国民族危机吗?从他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你能发现孙中山的活动存在哪些局限性?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归纳梳理)
能根据学所内容进行知识的比较、拓展和知识的概括总结和迁移,且做到学有所思,以史为鉴,为2分。理解没有脱离所学,且言之有理即为1分
达 标
反 馈
1.“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
A.②③⑤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⑤
2.“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3.服装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门襟五粒纽扣表示……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对1题,得1分,合计_____个1分
学 教
反 思

我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反思
我共得到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