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课件14张+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课件14张+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23:54:31

文档简介

6《回忆我的母亲》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母亲的形象。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母亲的形象。
【新知预习】
1.作者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   。作者    (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是伟大无产阶级  家、  家、                军事家,中国人民  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2.文体知识。
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文体裁,它以记叙为主,把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3.给加点的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    勉强(  )
迁徙(  )  慰勉(  )    溺死(  )
衙门(  )  私塾(  )    调料(  )
血溅(  )   瞒着(  )
4.记住重点词语的含义。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5.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
(2)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
6.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
7.“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试着归纳,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9.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回忆录 朱德 革命家 政治家 解放 开国元勋
3.diàn  jí  qiǎng 
xǐ  wèi miǎn nì  
yá  shú  tiáo 
jiàn  mán
4.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宽厚仁慈:(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5.(1)说明从不例外,强调母亲一贯能干。
(2)说明“我”的行动是自觉的、主动的,表明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
6.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同时也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
7.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8.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使“我”没被困难吓到。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9.勤劳简朴、擅长持家、宽厚仁慈、坚强善良、疼爱儿子等。
6《回忆我的母亲》当堂达标题(一)
一、基础题。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辍(chuò) 勉强(qiánɡ)
B.外甥(shēnɡ) 祖籍(jì)
C.规律(lù) 溺死(nì)
D.劳碌(lù) 慰勉(wèi)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耐何的事情啊!
B.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慕。
C.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
D.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叫卖着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B.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 ,也是 ,作者是 ,选自 ,作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 ,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二、阅读理解题。
(一)回忆我的母亲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件事可以看出母亲有怎样的品格?


2. 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有怎样的教育和影响?


3.“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4.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D
2. C
3. C
4. 祭文 回忆性散文 朱德 《朱德选集》 无产阶级革命家
5. B
二、阅读理解题。
1.可以看出母亲识大体、顾大局的品格。
2.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使“我”没被困难吓到。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3.不能。因为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4.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感激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职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6《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朴素平实的的语言。
3.学习朱德同志母亲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2.文体知识。
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3.给加点的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 miǎn)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4.记住重点词语的含义。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宽厚仁慈:(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三、学习课文
1.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情很多,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1)学生读书、思考,完成表格。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
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能记忆时起)
1885~1900
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1944年
(2)提问明确。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能记忆时起)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1885~1900
年前后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识大体、明事理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勤劳朴实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
抗战以后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理解、支持革命
1944年
不辍劳作
热爱劳作
2.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饱含哪些丰富的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感谢”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首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母亲,虽然是平凡的一个劳动妇女,但是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识大体、顾大局,支持孩子走上革命道路,培养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确实值得人们怀念、敬佩。这篇文章也让我们感受到朱德同志热爱母亲,献身革命,忠于共产党、忠于国家的无私情怀。希望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家。 
五、达标测试
完成当堂达标题。
六、作业
积累和母亲有关的诗文名句。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事例: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
和气待人、周济穷人、同情支持革命
品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
感情:爱
课件14张PPT。6 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
人物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母亲的形象。
学习目标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走近作者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公祭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创作背景文体知识  回忆录主要以记叙为主,把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佃农(  )   祖籍(  )
勉强(  )   迁徙(  )
溺死(  )   衙门(  )
私塾(  )    调料(  )
血溅(  )   瞒着(  )
慰勉(    )
检查预习diànjíqiǎngxǐnìyáshútiáojiànmánwèi miǎn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重点词语的词义不停地劳动(耕作)。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速读课文,完成下表。“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识大体、明事理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勤劳朴实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理解、支持革命不辍劳作热爱劳动母亲的事迹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饱含哪些丰富的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感谢”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首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再读悟情积累和母亲有关的诗文名句。布置作业:谢 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