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课件13张+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课件13张+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23:55:15

文档简介

6《回忆我的母亲》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朴素平实的的语言。
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朴素平实的的语言。
【学习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堂探究】
1.本文语言虽朴实,但蕴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
                            
(3)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4)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5)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6)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7)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8)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9)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10)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2.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看一看文章那些地方是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何特点?
3.下面一段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和决心?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参考答案:
1.(1)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悲惨生活深感同情、难过。
(2)这句话承接上文说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表现对母亲整日劳碌的同情、疼爱。
(3)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4)对于母亲的高贵品质充满崇敬,对我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5)这句话表现了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革命道路的支持。
(6)这句话运用类比的手法,表现母亲对自己的想念,也突出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7)这句话准确地用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8)这句话突出母亲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9)这两句话是抒情、议论,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
(10)此句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2.(语句略)课文的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文中蕴涵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的更加深切。
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3. 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6《回忆我的母亲》当堂达标题(二)
一、基础达标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辍(chuò)??????? 勉强(qiáng)???????
B.外甥(shēng)??????祖籍(jì)
C.规律(lù)???????? 溺死(nì)?????????
D.劳碌(lù)???????? 慰勉(w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
(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二、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______(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______(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__________(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___________(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5.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6.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7.“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8.上题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母? 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了!”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 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倒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了泪。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噘着(??? )??????? (2)单薄(??? )
10.“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____________的感情。
11.从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12.阅读画线句,联系上文,体会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D
2.D
3.(1)B? (2)A? (3)A? (4)B
4.(1)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3)母亲是劳动好手
(4)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坚忍不拔
二、 5.(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6.强健? 鼓励? 宝贵? 平凡
7.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8.不能。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不能互换。
9.(1)juē? (2)bó
10.赞美、感激、怀念
11.妈妈不认为这样好。妈妈总说好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
12.(1)为女儿远嫁而伤心。
(2)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
6《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朴素平实的语言。
2.学习朱德同志母亲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仔细品读明形象
同学们,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大夫人的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点拨: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延安各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如此高的评价?
点拨:因为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锺太夫人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格。
因为她“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她“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三、涵咏诵读品深情
1.同学们,文章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涵咏诵读,体会这些语句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然后给大家展示。
展示交流: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悲惨生活深感同情、难过。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
这句话承接上文说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表现对母亲整日劳碌的同情、疼爱。
(3)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4)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对于母亲的高贵品质充满崇敬,对我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5)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这句话表现了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革命道路的支持。
(6)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这句话运用类比的手法,表现母亲对自己的想念,也突出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7)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这句话准确地用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8)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这句话突出母亲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两句话是抒情、议论,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
(10)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此句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2.同学们,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合作讨论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点拨:
(1)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这句议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这句议论赞扬了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3)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两段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表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合作交流。
下面一段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和决心?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点拨: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于是他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热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勤劳一生中的那么多日常琐事,他都记得那么真切、清晰。你记得父母为我们辛劳的付出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付出?
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达标
完成当堂达标题。
六、作业
请你选择某个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的爱。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勤劳俭朴
爱母亲   宽厚仁慈     忠于党
坚强不屈
课件13张PPT。6回忆我的母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朴素平实的语言。
2.学习朱德同志母亲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故知新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1.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品读课文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延安各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如此高的评价?
因为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锺太夫人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格。
因为她“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她“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1.文章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然后给大家展示。
品味语言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这句话承接上文说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表现对母亲整日劳碌的同情、疼爱。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句话表现了非常感谢母亲对我的革命道路的支持。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这句话运用类比的手法,表现母亲对自己的想念,也突出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突出母亲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2.同学们,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合作讨论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两段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表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合作交流下面一段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和决心?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同学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热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勤劳一生中的那么多日常琐事,他都记得那么真切、清晰。你记得父母为我们辛劳的付出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付出?
总结拓展 布置作业
请你选择某个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的爱。谢 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