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嬗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嬗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6 21: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嬗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及典型例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2.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2.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中古”:也称“中世纪”
,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生活的城市是怎样的?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情况。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
1、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的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
1、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2、得到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3、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探究二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城市,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结合教材P42~P43,回答下列问题。
(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3)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4)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5)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6)想一想: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探究三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阅读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来源:om]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探究四 庄园法庭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 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1)材料中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本课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同时期中国城市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对于庄园的特点,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着重通过大量史料,让学生分析、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西欧佃户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比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相关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书本内容。
教学反思
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