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论教养课件(2课时)(21张PPT+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论教养课件(2课时)(21张PPT+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7 07:25:39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8 论教养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教养的内涵。
2.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导入新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一个人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论 教 养利哈乔夫补充材料,检查预习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亮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 ——契诃夫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我们小区的门坏了,骑车出入的人特别不方便,一定要有人顶着门才能过。
晚上下班回家,前面走着母子二人,正准备进小区,迎面过来一个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母亲便很自然牵着儿子为外卖小哥开门,等人家过了自己才进去。因为路很窄,只能走两个人。
当电动车出去以后,小男孩看见我等在他身后,主动给我让路,示意我先过。我摇了摇头,说:“你们先走吧。”结果他妈扭过头,对我说:“小孩子走路慢,你先过吧。”我道了声“谢谢”,走过路口,回头看了一眼她们母子俩,孩子正从母亲手中接过袋子,想要为母亲分担一下。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朋友说过的一句话:父母的修养,孩子的教养。在家庭里,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一张存折、一辆车子或者一张房产证,而是立足社会的教养。所谓“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我能预料到,凭着这位母亲的言传身教,就算这孩子将来成不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盖世英雄,起码也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重要字词贸然 涵养 恪守 扭捏 汲取遵循 箴言 尴尬 彬彬有礼 大发雷霆 自吹自擂 矫揉造作 附庸风雅m3oh1nk-j!x%nzh8ng`n g3b~nt!ngli9ji2oy4ngnie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分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第1~3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第4~12段):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第一层(第4~10段):无教养的表现。
第二层(第11、12段):有教养的表现。第三部分(第13~16段):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第四部分(第17、18段):进一步强调,有教养就是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读课文,重点突破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应该怎样做?
3.在作者看来,“教养”很具体,它具体体现在哪里?
4.作者认为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什么?1.从文中看,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有教养的人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在作者看来,“教养”很具体,它具体体现在哪里?在作者看来,教养就体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的细节中。4.作者认为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什么?优雅风度。课堂小结“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过程,“教养”与品味无关,它源自于你内心对人的尊重。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布置作业联系课文内容,自我反省,看看你是否是个有教养的人,然后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论教养第一部分(第1~3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第4~12段):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第一层(第4~10段):无教养的表现。
第二层(第11、12段):有教养的表现。第三部分(第13~16段):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第四部分(第17、18段):进一步强调,有教养就是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见!课件21张PPT。
8 论教养第2课时课时目标
1.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重点难点
1.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垃圾桶在此”
美国人的环保艺术很到位,在珍珠港景区,与园林互为一体的垃圾桶是很难被发现的,为此,景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这句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提醒没有耐心找垃圾桶的中国人的,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的游客并没有这样的“待遇”。“请保持安静”
在巴黎,公共场所有中文的地方并不多,但去过巴黎圣母院的中国人都会看到这条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示意给爱在公共场合“热闹”的中国人的,而其他国家(包括法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遇”。“请便后冲水”
去过泰国皇宫的中国人都会在洗手间看到这句中文告示。据说,这是皇室工作人员专门叮嘱经常忘记冲厕所的中国人的,而其他国家(包括泰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遇”。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会受到这种“礼遇”?因为外国人觉得中国游客没有教养,需要特别提示。“教养”是具体的,它总是体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又是深刻的,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好的教养是一个好的朋友,它会牵着你的手,指引你的一生。重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跳读课文,重点分析1.品读理解文中关键的句子。(1)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1)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这句话开门见山,引入话题,重点强调良好的教养得之于自身。(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标准。(3)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句话告诉我们“优雅”与“有教养”的关系: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2.探讨研究。文章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这句话。3.倒数第2段列举有教养的一些行为,和前面是否重复?有什么作用?不重复。前面列举的事例主要是自身的一些行为,倒数第2段列举的都是针对别人的行为,进一步论证“有教养”就是一种关照态度——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分组讨论,归纳艺术特点1.“小处低处”着眼,小中寓大,道理浅显易懂。文章谈论的是“教养”这个有关人的品质的大问题,作者并不是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无教养”“有教养”的言谈举止,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常见的现象,在对比、分析中,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已的结论。2.说理深刻,引人深思。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既有探讨问题的道理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3.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使“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举例中对比,作者的观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自然而然地得出,且易于让读者接受。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重点语句分析的角度理解课文,同学们再写议论文的时候,要学习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论证观点的方法。课堂小结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关于生活态度的议论文字,不少于200字。布置作业艺术特点:
1.“小处低处”着眼,小中寓大,道理浅显易懂
2.说理深刻,引人深思
3.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论教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