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3分) ( B )
A.伺候(cì) 谛听(dì) 闷热(mēn) 应验(yīng)
B.昧心(mèi) 报应(yìng) 男仆(pú) 郁热(yù)
C.卑鄙(bǐ) 敲诈(zhà) 江堤(tī) 拖延(yán)
D.本分(fèn) 打量(liàng) 咀嚼(jiáo) 离间(jiàn)
【解析】 A项,“应”应读yìng;C项,“堤”应读dī;D项,“量”应读liang,“嚼”应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D )
A.烦燥 城隅 贤惠 惊愕 B.窟窿 半响 纪念 弥补
C.家具 斡旋 松驰 联络 D.愤然 混账 哭啼 撕碎
【解析】 A项,燥—躁;B项,响—晌;C项,驰—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鲁侍萍 我没有________,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②周朴园 (指身侧)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________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③周朴园 也好,我们________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④三十年后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公馆,与周朴园________。
A.委曲 义气 暂且 萍水相逢
B.委屈 意气 暂且 不期而遇
C.委屈 义气 姑且 萍水相逢
D.委曲 意气 姑且 不期而遇
解析:“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指(道路)曲折。“意气”指意志、情绪;“义气”指人有气概,有感情。“暂且”重在时间,“姑且”重在让步。“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这份不虞之誉,这位衣着朴素的东北老人捋一捋胡须,面带微笑地回答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只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②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面对一本好书,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
④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公司董事长敏锐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干劲。
⑤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
⑥春天暖阳普照,和风拂面,池塘边垂柳绽绿芽,田野里百花齐放;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A.①⑤⑥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解析:①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②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人的技艺十分高超。这里使用对象误用。③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用在这里不合语境。④脱颖而出: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⑤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⑥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这里应是“纷纷扬扬”。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省话剧团重排《雷雨》,开展“送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是让青少年了解、接触话剧艺术,同时也给剧团年轻演员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B.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矛盾冲突的分析,使我们认清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C.真的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心理真实并不等于道德的善,何况周朴园的怀念还包含着虚假的成分。
D.《雷雨》这部话剧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接触、了解”。B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项,搭配不当,“塑造”与“故事情节”不搭配,应改为“塑造了……人物形象”或“讲述了……故事情节”。
答案:C
6.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C )
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①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
③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④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⑤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
A.④③⑤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④②⑤① D.②①⑤③④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面对生意上处于困境的小黄,小王知道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于是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选择好努力方向,我一定鼎力相助。”
B.暑假期间,几个同学回来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拿出自己近来所写的文章时说:“这是我近期的拙作,各位同学请多雅正。”
C.黎明在一家商场买了几件衣服,衣服款式新颖、做工精细,该商场的服务员态度也很热情,于是他付完款说:“下次还会来惠顾!”
D.“他是我工作上的好搭档,令尊和家父也是好朋友,我们两家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李强在向记者介绍他的同事小王时这样说。
解析:A项,“鼎力相助”为敬辞,表示请托或是感谢,这里应改为“尽力相助”;C项,“惠顾”为敬辞,惠临,多用于商家对顾客;D项,“令尊”用在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称呼。
答案:B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所提供的特定情境,用谐音的办法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个得体的词语,帮助高青天完成对老婆由叹息到赞叹的转变。(3分)
话剧《雷雨》中,作家曹禺设计了这样一处令人拍案叫绝的台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用谐音的办法,巧妙写出了侍萍由对儿子的母爱亲情向对恶少的痛恶仇恨的感情挪移。古装喜剧电视片《明镜高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县令高青天是个秉公办事,深得民心的好官,怎奈其妻蛮不讲理。一次,他被老婆劈里啪啦地训斥了一通,老婆刚离去,他忍不住叹气说:“真是个母……”还没说完,老婆就跑回来追问:“你说我是个母什么?母老虎,还是母夜叉?”面对怒气冲冲的老婆,高青天深知,如果真枪实弹,锋芒毕露,定会闹得不成体统,不可收拾。高青天摇头否定了老婆的两个答案,灵机一动,说她是“________”。这一下,老婆玉颜大展,乐不可支。其实她何尝不知道真实的答案呢!
【答案】 牡丹仙子
【解析】 所填词语必须是赞美性的词语,首字必须念“mǔ”。
9.“周朴园是否真爱侍萍”是有争议的话题。下面有关该话题的辩论,请针对正方说法,以反方身份写一段话加以反驳。
正方:一般人认为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我方认为,就感情方面讲,他年轻时与侍萍相爱,是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他本是一个善良热情、追求个性解放的阔少爷,但环境逐渐改变了他,他只能忍痛割爱。这点可从他一直保留旧家具、旧衬衣、旧照片、旧习惯等方面看出来,三十年来,他一直活在痛苦中,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还爱着侍萍。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正如正方所说,周朴园的确是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的形象,他保留旧家具、旧习惯等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时间久了有时连他自己也以为是真的。一旦侍萍亮明身份后,他自私、冷酷的本性马上显现出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逼迫侍萍投河自尽、想用金钱买断感情等事实足以证明他并不爱侍萍。
10.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内容。(6分)
在《雷雨》中,阶段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______________,母子相见______________,兄弟相见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相认却相斗 不相亲却相怨 不相识却相仇
11..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 萍 (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列出两条理由,要仔细比较两句话在文字、句式、修辞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再进行表述。其实还可以增补,如:甲句,口语化,符合父子对话的情景,也利于舞台表演;乙句,连用两个“敢”字,口气严厉,表现出周朴园对周萍强烈的不满,同时也加深了周萍对“一件事”的误解,强化了戏剧冲突。
答案:示例1:甲句更好。
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示例2:乙句更好。
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二、提高阅读能力(17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0~13题。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0.文中加点的“这一层”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答:是不是“敲诈”这个问题。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从上文鲁侍萍的话“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一句中,可以找出“这”指代的内容。
11.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十分害怕的,他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于是他“突然”明白了,说:“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当鲁侍萍表示不是来要钱时,他又接着问“那么,你现在要什么”,可见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的。
【解析】 可以结合周朴园前后的语言和当时的心理理解,注意舞台说明的提示作用。
12.当鲁侍萍提出要见周萍时,周朴园为什么要断断续续地说“他很大了”“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这样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
答:周朴园对鲁侍萍提出见周萍的要求感到意外,一时不知所措,他担心鲁侍萍会在周萍面前揭穿他的虚伪,破坏他“幸福”“体面”的家庭,故而断断续续地说上述一段话。
【解析】 回答时要重点思考周朴园说话时“断断续续”的原因,以及“他很大了”的言外之意。
13.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5分)
答:在周朴园眼中,金钱至关重要,他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解决,所以他一再提到钱。最后他签好的支票,也并不是想解决鲁侍萍的养老问题,而是想收买鲁侍萍的感情,稳定这个罪恶的家庭,使其不至于因鲁侍萍的揭穿而崩溃。
【解析】 对周朴园的这一行为,可以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怕”入手,这实际上是周朴园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
由《雷雨》浅谈戏剧冲突
一部戏剧或一个剧本要有“戏”,能够抓住观众的心,最主要的是要具有高明的戏剧冲突。戏剧艺术的巨大优势性在于它能够通过演员的表演把各种冲突直观地再现于舞台,使观众身临其境。由于演员是主体,因此戏剧冲突实际是指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
人物性格的塑造依赖于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又具体表现在人物的动作上。高尔基说:“写剧本要从人物开始”,他认为指导冲突发展和解决的“并不是作者的随意任性,而是事实,人物性格和感情本身的力量”。我们在探求戏剧冲突的过程中追本溯源,恰好印证了这句真理——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础。
例如《雷雨》结尾处,当侍萍知道四凤和周萍的关系后,她的动作再三改变。(注:以下各句并不连续)
鲁侍萍:(忍不住)你们不能够在一块儿!
鲁侍萍:(不作声,坐着,发痴)我是在做梦。我的儿女,我自己生的儿女,三十年工夫——哦,天哪,(掩面哭,挥手)你们走吧,我不认得你们。(转过头)
鲁侍萍:(回头,不自主地)不,不能够!
鲁侍萍:(看他们两人)你们这次走,最好越走越远,不要回头。
侍萍由最初的坚决反对到同意他们二人出走,然后又不赞同地哀叹,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让他们离开。她的动作很充分地展示了她内心的矛盾煎熬。
侍萍的动作使她在观众心中成为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劳动妇女形象,一个善良愁苦的母亲形象。正是她的性格促使她做出上述动作。在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人物性格冲突不仅发生在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之间,也发生在某个人物内部。
戏剧需要冲突,但并不是说戏剧冲突在任何一个剧本中都是无处不在的。例如《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见的这一段: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周朴园:(惊愕)梅花?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在这段惊心动魄的对话之前,鲁侍萍早已经认出了周朴园,一心想试探他,便故意借着旧绸衬衣打开封存的记忆。而周朴园不知就里,被侍萍问得七上八下,他的态度由惊愕变为严厉。他们之间存在戏剧冲突,但二人又不是一直针锋相对。
成功的戏剧冲突并不只是个别人物之间的冲突,它必须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成为社会冲突。正如这里的鲁侍萍和周朴园,他们已不是单纯地成为他们自己,而是代表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某一类人。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所谓“千人千面孔,万人万思想”,人物的独特性就使得他们参与的矛盾斗争千差万别。
B.戏剧艺术的优势性在于它能通过演员的表演把各种冲突直观地再现于舞台,使观众身临其境。
C.一部戏剧或一个剧本要有“戏”,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唯一的途径是要具有高明的戏剧冲突。
D.戏剧要通过演员表演,演员成为主体,因此戏剧冲突实际是指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
解析:“唯一的途径”说法太绝对,应是“最主要的是”。
答案:C
8.下列关于“戏剧冲突”的观点不属于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戏剧冲突实际上是指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
B.不是说戏剧冲突在任何一个剧本中都是无处不在的。
C.侍萍内心的性格冲突,也属于《雷雨》的戏剧冲突。
D.曹禺设置冲突的高明在于各种矛盾环环相因、扣人心弦。
解析:本文中没有涉及。
答案:D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戏剧而言,能够直观再现戏剧冲突的唯一手段只能是动作。
B.戏剧冲突缓急安排,剧情起承转合反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C.人物性格冲突不仅发生在人物之间,也发生在某个人物内部。
D.戏剧冲突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必须存在于戏剧的各个时段。
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不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