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检测:(6)《辛弃疾词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检测:(6)《辛弃疾词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7 20: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弃疾词两首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仓皇(cāng) 佛狸祠(sì) 鲈鱼(lú) 鲈鱼堪脍(kuài)
B.揾泪(wēn) 碧玉簪(zān) 巷陌(mò) 封狼居胥(xū)
C.螺髻(jì) 断鸿声(hóng) 舞榭(xiè) 廉颇老矣(pō)
D.元嘉草草(jiā) 孙仲谋(zhòng) 遥岑(céng) 金戈铁马(gē)
【解析】 A项,“祠”应读“cí”;B项,“揾”应读“wèn”;D项,“岑”应读“cé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次在师大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大师云集,不光专业人士表示收获盆满钵满,就连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获益匪浅。
②根据监控,在某餐厅用餐时,有小偷明目张胆地偷走某正在用餐女孩的手机,希望周边商家对此人提起注意。
③与会嘉宾就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和政策、航运创新与风险管理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的意见。
④在第三季《奔跑吧,兄弟》中,李晨一身披风,两手豪举超大哑铃,略显傲气的眼神侧目而视,一派武林盟主的气势。
⑤如果总想左右逢源、四平八稳、皆大欢喜,把具体的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个圆蛋蛋,带来的只能是变味、走样的改革。
⑥大学生暑假扶贫一线真给力,他们坚持“在岗一分钟,大干六十秒”的原则,为助力精准脱贫,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①盆满钵满:形容赚的钱很多。句子语境是学术研讨会,用错对象。②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使用正确。③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成语中包含“意见”这个义素,不应该再加“意见”。语义重复。④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望文生义。⑤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可褒可贬)。使用正确。⑥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无法摆脱。使用正确。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D )
A.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退休后没有享受一天的安逸生活,而是倾尽他自己四十多年工作获得的所有积蓄,在自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把家园变成了“校园”。
B.与会业者呼吁当局尽快拿出方案提振台湾的观光产业和旅游消费水平,并指出如果台湾社会充斥不欢迎言论,也会影响大陆游客的来台意愿。
C.有一家骗子医药公司打着“京奥”公司的名义,在多地举办只让老年人参加的推销会。他们凭借代办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医药费为手段,向老人推销价格奇高的保健品。
D.慕课(MOOC),是由美国的几所名校的大学教授创办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参与在线学习,国内各类慕课平台也随之产生。
【解析】 A项重复累赘,“倾尽”的意思就是竭尽“所有”。B项搭配不当,消费水平是“提升”而不是“提振”。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凭借……等手段”或“以……为手段”。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理解。“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6.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  )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国神游
④多情应笑我 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⑥早生华发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解析:①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③为“神游故国”;④为“应笑我多情”;⑥为“华发早生”。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D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 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8.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相同。
答案:D
9.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解析】 孙仲谋应为刘裕。
10.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多,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
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11.参考辛弃疾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3分)
怎表廉颇情 伤心意 拍遍栏杆 谁揾英雄泪 北顾仇
无人会 望断中原 临京口北固亭 有谁知 登建康赏心亭
答:登建康赏心亭伤心意无人会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__临京口北固亭北顾仇有谁知望断中原怎表廉颇情
12.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13.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字数不得增减) (5分)
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答:(1)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互换。(2)将“写美人”与“写相思”互换。(3)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互换。
二、提高阅读能力(17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B.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下片借三个历史人物表明自己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
D.作者运用典故,实质上是借助于古人的事迹,表明自己国破家亡时想保家卫国却又不能实现的愤慨。
解析:“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
答案:A
10.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描述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对情景结合的效果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雁。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2~13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下面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解析】 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1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5分)
答:这几句词写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词人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解析: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D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
答案:CD
1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此词感情,应知人论世。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带湖。此词作于退居之后。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老去”“只住”“叹息”“酒杯”“深”分析“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故作旷达、乐观”的情感。
答案: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