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检测:(12)《苏武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检测:(12)《苏武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7 20: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武传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穹庐(gōng) 廪食(lǐn)
扶辇(niǎn) 煴火(yūn)
B.窥视(kuī) 单于(chán)
伏弩(nǔ) 诡言(guǐ)
C.赏赐(chì) 蛮夷(yí)
自刎(wěn) 溺死(nì)
D.斧钺(yuè) 喟然(wèi)
赦罪(shè) 阏氏(yān)
【解析】 A.穹音qióng;C.赐音cì;D.喟音ku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54年出生的清河镇木版年画第21代传人王圣亮,脸庞瘦削,头发稀疏,与当地农民别无二致,但每当和记者谈到木版年画时,他就显得很健谈。
②出游之前,看看百度热力图便能知道哪里人满为患、哪里万人空巷,避免仅在看过旅行攻略后就出发,却发现看海变成看人海的尴尬。
③他多次跑省、县有关部门,上下其手,发动单位力量,筹措项目资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立即启动了16公里村道延伸建设工程。
④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在创新基础上的传承。
⑤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是青年的爱护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这一点在后来的很多回忆文章中都谈到了,这也是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
⑥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正确。②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合语境。③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用在此处褒贬失当。④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正确。⑤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望文生义。⑥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种或一次。正确。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D )
A.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不但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而且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
B.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C.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因此,幼儿园该不该布置书面作业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
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可将关联词后的内容互换。B项,“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句式杂糅。应把“无所不画”删去。C项不合逻辑。“该不该”应改为“不得”(“不该”)。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绝不饮食 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③廪食不至 ④给其衣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①给……吃的;②吃;③④粮食。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解析】 A项,“畔”通“叛”;B项“衿”通“襟”,“决”通“诀”;D项,“以”通“已”。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
A.何面目以归汉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为降虏于蛮夷 D.皆为陛下所成就
解析:例句与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A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
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离别。
C.会论虞常 论:判罪。
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更加。
【解析】 B项,“别”是“分别隔离”的意思。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
B.
C.
D.
【解析】 A项,音节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B项,动词,做/介词,被;D项,连词,译为“来”/介词,把;C项,连词,都当“即使”讲。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诚甘乐之          ②加以老母系保宫
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④劾大不敬
⑤梁以此奇籍 ⑥空自苦亡人之地
⑦耻学于师
A.②③⑥          B.①⑤⑦
C.③④⑥ D.④⑤⑥
解析:①“乐”为意动用法,以……为乐;②“系”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关押;③“亡”通“无”;④“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恭敬;⑤“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⑥“苦”是形容词作动词,受苦;⑦“耻”为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答案:B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时至今日已没有什么争议。但从作品质量看,__①__,思想内容也不够深刻,使得网络文学与有着数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适当地创新文学形式,__②__,网络文学才能走向与传统文学的融合。那时,人们对它的关注将不再是其媒介和载体,__③__。
答:①文学形式不够新颖(文学形式陈旧/艺术手法单一/艺术手法不丰富)___②提升思想内容的高度(有意识地丰富思想内涵)___③而是它本身(而是作品的艺术特色/而是他的思想内容)
12.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100字左右。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恸心酸。
心灵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
答案:示例: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心酸。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
13.下面是某中学第17届艺术节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某中学第17届艺术节活动以“展现风貌,激扬青春”为宗旨,活动任务如下:各处室负责拟定计划、选定人员、采买物品,艺体部负责人员调配、节日演出、场馆布置,各年级负责发动组织。(层次清晰占2分,表述准确占2分,语言简洁并符合字数要求占2分)
14.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文句前后贯通。
信念是艰难的克星。常言道:“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必须写荆轲以照应上文。
答案:示例:荆轲敢冒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只因为他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与必胜信念
二、提高阅读能力(17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0~13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殿阶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幸运地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假:临时的
【解析】 C项“幸”应为“希望”的意思。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解析】 A项丈人:古义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C项“亲近”是指“亲近的人”,今义亲密,关系密切;D项成就:古义是“栽培、提拔”的意思,今义是事业上的成绩。
12.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陵以老朋友叙旧的方式劝降苏武,着重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
B.李陵把苏武母亲去世、妻子改嫁的消息告诉苏武,又诡称苏武在汉朝的两个妹妹与一个弟弟“存亡不可知”,来断绝苏武对汉朝的想念。
C.苏武除了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作了必要的义正词严的答复之外,其余一概不理。
D.当李陵再要饶舌的时候,苏武立即以死相拒,并称李陵为“王”,一下子揭去了朋友间叙旧谈心的幌子,终于使李陵羞愧难当,无法再谈。
【解析】 应为诡称苏武在汉朝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存亡不可知”。
1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解析】 注意把握“及”“负”“畔”“为”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语句要通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解析:解答本题,先根据断句的基本着眼点,作初步判断,“桀”“安”“权”“燕王”“之”“属国”“大将军”“功劳”“都尉”“光”等词为名词或代词,可作主语或宾语,应该断开;然后逐句分析,运用排除法,察看“予燕王令”错,先排除A、C,再分析“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中的“功劳”后要断开,排除D,故B为正确答案。
答案: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时,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解析:C项,“文中指祭祀”错,文中是对苏武的尊称。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寝:睡觉
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 闵:通“悯”,同情,怜惜
解析:B项,寢:搁置不理。
答案: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连词,因为/介词,在……的时候;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都是介词,经由,通过;D项,介词,被/动词,做。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析:A项,文中只说“廷尉奏请逮捕武”,并没有说苏武被捕。
答案:A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
(2)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
(3)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
参考译文:
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封地。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觐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待、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身边的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