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动物的行为课件(4个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6章动物的行为课件(4个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9-27 13:46:53

文档简介

第16章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
1.(2018?东营模拟)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D
【综合检测】
2.(2017秋?十堰期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C
【综合检测】
3.(2017秋?滕州市期末)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2017秋?永康市校级期末)大猩猩具有很多“学习能力”,这使它更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
D
【综合检测】
5.(2017秋?广丰区期末)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在获得途径上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
B
【综合检测】
6.(2017秋?高邑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B.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
C.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越完善,学习行为也复杂
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
【综合检测】
7.(2017秋?澧县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动物的行为后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定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在出生时就有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出生以后才具有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A
【综合检测】
8.(2017秋?江津区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猎豹凝视斑马 B.鲸“喷”水
C.变色龙改变铁色 D.臭鼬遇敌释放臭气
9.(2017秋?江津区期末)“孔雀开屏”“蜻蜓点水”属于(  )
A.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B
A
【综合检测】
10.(2017秋?安达市期末)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攻击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
B
【综合检测】
11.(2017秋?隆尧县校级期末)空中盘旋的老鹰,当它发现草地上的野兔时,立即俯冲下去捕捉,而野兔则飞快的奔向洞穴躲藏起来,野兔表现出的动物行为的类型属于(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节律行为 D.繁殖行为
A
【综合检测】
12.(2017秋?西城区期末)三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一个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解释了生命内部“生物钟”如何工作,并因此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物钟”现象就是一种节律行为,下列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
A.金蝉脱壳 B.金鸡报晓
C.蜘蛛结网 D.孔雀开屏
B
【综合检测】
13.(2017秋?澧县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蜥蜴断尾
B.乌贼释放墨汁
C.山羊看到狼逃走
D.两只雄性海豚为争夺食物面争斗
D
【综合检测】
14.(2017秋?平谷区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归类不正确的是(  )
A.蜜蜂群体攻击偷蜂蜜的熊﹣﹣攻击行为
B.老虎在山林中巡逻﹣﹣领域行为
C.海洋中的大马哈鱼洄游到内陆河流﹣﹣繁殖行为
D.壁虎断尾﹣﹣防御行为
A
【综合检测】
15.(2017秋?路北区期末)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蚂蚁;②蝗虫;③蜜蜂;④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综合检测】
16.(2017秋?青龙县期末)学会探究是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某学生在观察蚂蚁取食过程中的有关探究内容,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小明通过观察提出了蚂蚁喜欢吃甜食的问题
B.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某小组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
C.小明做出了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假设
D.小明在实验中选择了一只蚂蚁进行实验
B
【综合检测】
17.(2017?苏州)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B
动   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综合检测】
18.(2017秋?路北区期末)用浮土把蚂蚁洞穴遮住,再观察远处蚂蚁群如何把食物搬回洞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对比法 B.测量法
C.观察和实验法相结合 D.调查法
19.(2017秋?陇西县校级期末)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B.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生活
C.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规律
D.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
D
【综合检测】
20.(2017?日照模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
A.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B.上网查找学习资料
C.进行林木资源清查
D.用放大镜看鸟卵的结构
D
【综合检测】
21.(2017秋?临泉县期末)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综合检测】
22.(2017秋?滦县期末)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 秦皇岛乐岛海洋公园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综合检测】
资料三 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祠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综合检测】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__________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_________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__________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形成了一定的_________,它们是营__________生活的动物。
先天性行为
遗传物质
学习
高等
社群
分工
组织
群体
【综合检测】
23.(2017秋?官渡区期末)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迷宫的一端按上电极,另一端是潮湿的暗室(放有食物),当蚯蚓爬到按有电极的一端时,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与错误后,蚯蚓学会直接爬向暗室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保持鸡处于饥饿状态,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鸡学会绕道取食.
【综合检测】
(1)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到取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
(2)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_______因素的影响.
(3)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


遗传
实验法
【综合检测】
24.(2017秋?围场县期末)下面是某同学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厘米)、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综合检测】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
蚁喜欢甜食吗?
蚂蚁喜欢(或不喜欢)甜食
【综合检测】
(3)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
(4)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糖水
清水
蚂蚁喜欢甜食
只有一只蚂蚁,实验存在偶然性,容易出现误差,结果不够准确
归纳总结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
合作学习
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各种行为类型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自主预习】
请仔细阅读课本,在课本上将答案勾画出来
(一)动物行为的概念
1.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体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 、身体姿态或者颜色的变化、 等。它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 控制。

鸣叫
散发出的气味
遗传物质
【自主预习】
(二)先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生来就会,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受动物体内的
控制,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2.涡虫在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涡虫对光照的反应是 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属于 。
遗传物质
生来就会
先天性行为
【自主预习】
(三)后天学习行为
1.后天学习行为:仅靠本能行为动物很难生存,所以动物必须学习。 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 的过程。学习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 的反应。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 ,当同一刺激 和 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
直到消失。
学习
生存
习惯化
重复发生
连续多次
逐渐减弱
适应性变化


探究一.阅读课本P20活动“研究涡虫的行为”,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1的步骤3中涡虫在A端和B端的停留时间大致相等;步骤4中涡虫在B端停留时间较长,说明涡虫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合作学习】
阴暗

(2)涡虫在实验1中表现出的行为反应是一种__________行为。

(3)实验2的步骤4中涡虫对光的反应变成收缩身体或扭转头端的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行为。

(4)实验中观察到的涡虫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对涡虫有什么意义?

【合作学习】
先天性
后天学习
有利于适应环境

探究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完成下列表格
【合作学习】
先天
后天
先天
后天
不变
变化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性 适应_____的环境 适应_____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低等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归纳总结】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先天性行为
1.(2018?广东模拟)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结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鹦鹉学舌
B.白鼠走迷宫
C.幼仔吮吸乳汁
D.黑猩猩钓取白蚁
C
【随堂检测】
2.(2018?青岛模拟)“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
【随堂检测】
3.(2018?中山市校级模拟)据CCTV﹣4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D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后天学习行为
4.(2017秋?新宾县期末)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亲鸟育雏 B.蜘蛛结网
C.母兽哺乳 D.动物表演
D
【随堂检测】
5.(2017秋?姜堰区期末)看到“1+1=”的牌子后,马戏团的小狗和幼儿园的小明都出示写有“2”的牌子。这表明马戏团的小狗和幼儿园的小明都有( )
A.语言中枢
B.后天学习能力
C.相同的遗传因素
D.无限的思维潜能
B
【随堂检测】
6.(2017秋?庐江县期末)下列对动物学习行为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成长中建立的行为
B.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C.一般遗传给后代的行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C
【随堂检测】
7.有关动物行为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借助行为适应环境
B.动物的发声也属于动物的行为
C.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行为
D.动物的行为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课后练习】
夯实基础
8.(2017秋?嘉祥县期末)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鹦鹉学舌 B.谈虎色变
C.老马识途 D.作茧自纱
D
【课后练习】
9.(2017秋?淮南期末)从行为获得方式看,“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A
【课后练习】
10.(2016?广东)图将蟑螂放在人工暗室中做生物钟实验,经过一个星期后,蟑螂的活动发生变化,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B
【课后练习】
11.(2017?济宁)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B
A.蚂蚁数量 B.甜度 C.温度 D.亮度
30只 甜食 30℃ 明亮或阴暗
30只 甜食 30℃ 明亮或阴暗
【课后练习】
12.(2017秋?龙岗区期末)如图动物行为最高级的是( )
D
【课后练习】
13.(2017秋?苍溪县期末)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B.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C.是后天形成的
D.比本能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B
【课后练习】
14.(2017秋?西华县期末)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依据是( )
A.行为发生的时间 B.行为获得的途径
C.行为发生的现象 D.行为发生的规律
15.(2017春?兴化市期末)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昆虫 C.黑猩猩 D.鱼
B
C
【课后练习】
16.(2017秋?沙依巴克区校级期末)下列那一项是影响动物学习行为形成的因素( )
A.遗传物质
B.环境因素
C.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D.以上三项都不对
C
【课后练习】
17.(2017秋?禄劝县期末)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是( )
A.生来就有
B.有利于适应环境
C.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D.与遗传物质无关
B
【课后练习】
能力提升
18.(2017?淄博)八年级一班同学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探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你认为不合理的结论是( )
D
小鼠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6分10秒 4分55秒 2分43秒
乙 5分23秒 3分20秒 1分52秒
丙 8分27秒 5分43秒 3分58秒
【课后练习】
A.不同个体找到食物的时间有差异
B.同一个体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逐步减少
C.小鼠尝试走迷宫是 一种学习行为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课后练习】
19.(2017秋?海淀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行为由动物后天学习获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地变化
A
【课后练习】
20.(2017秋?莆田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刚孵化出的蝴蝶,立刻能腾空飞翔。
材料二:经过200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蚯蚓终于学会了走速宫。
材料三:小白鼠经过3次的“尝试与错误“,就学会了走迷宫。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属于动物的 行为,
先天性
【课后练习】
也称为 行为,这些行为是通过 、
进化而来的。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学习能力较强的动物是 。
(3)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 ,提高了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本能
遗传
自然选择?
小白鼠
不断变化的环境
【课后练习】
21.(2017秋?漳州期末)以下是科学家研究涡虫行为的实验:
【课后练习】
资料1:将装有涡虫试管的一端M用铅箔套逃住,另一端N在光下照射。结果发现,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
资料2:用强光照射涡虫,它的反应是舒展身体; 用电棒制激涡虫,它的反应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但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棒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第101次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对光的反应也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资料3:偶尔不小心碰过电棒的小老鼠,一见到电棒就远远地躲开了。
【课后练习】
请根据实验资料回答:
(1)资料1说明涡虫喜欢的生活环境是 。
(2)如图中说明涡虫具有学习行为的实验步骤是
(填字母),该步骤说明了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 。
阴暗(黑暗)?
D
基础
【课后练习】
(3)比较资料②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归纳总结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
合作学习
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1.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自主预习】
请仔细阅读课本,在课本上将答案勾画出来
(一)取食行为
1.取食行为是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
例:①黑猩猩将草棍伸入蚁窝取食白蚁;②乌鸦将螺蛳摔在石上,破壳后再取食。
③仓鼠 食物的行为。
2.意义:使动物获得食物,贮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贮存
【自主预习】

(二)攻击行为
1.攻击行为是指 动物个体间为了争食物、??? ?? 、?????? 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在攻击行为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 ?? 。
2.意义: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同种
配偶
领域
致命伤害
(三)领域行为
1.领域行为利于动物 、 和抚育后代。
领域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它们通常用 、
????? 、 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
2.领域行为的意义:有利回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物,利于生存。繁殖季节避免其他同种个体干扰,有利求偶、交配、育雏等。
【自主预习】
姿态
气味
鸣叫
取食
繁殖
【自主预习】
(四)防御行为
1.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就是???? ??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意义:有利于动物躲避敌害,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防御行为
【自主预习】
(五)繁殖行为
1.概念:与动物的???? ?? 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 、占有繁殖的空间、??? ??? 、交配、孵卵以及对
等。如:孔雀开屏、鸟的筑巢、鸟的育雏等。
2.动物抚育后代是??? ?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没有性成熟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没有抚育后代的行为。

繁殖
识别
求偶
后代的抚育
先天性
【自主预习】

(六)节律行为
1.概念: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有许多 ?? 、??? ??? 的行为,称为节律行为。
2.各种节律行为:
① 节律:有些动物白天活动,有些夜晚活动。
②????? 节律: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的月经。
③ 节律: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的换羽、哺乳类的换毛等。
周期性
节律性



【自主预习】

(七)社群行为
1.概念:一起生活的动物个体内不同的成员之间 ,(有的还具有等级差别)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种行为就称为??? ??? 。(也称社会行为)
分工合作
社群行为

探究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资料1: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
①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②遇到敌害时,蜜蜂会用尾针蛰敌;
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
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
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⑥当蜂巢过于拥挤时,部分蜜蜂便离开原来的蜂巢,并用舞蹈等方式占领、建造新的蜂巢。
【合作学习】

(1)从资料1提供的信息中找出以下动物行为的例子,完成表格
【合作学习】
工蜂白天采蜜
建造新的蜂巢
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同种生物
动物行为的类型 举 例 特点
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
攻击行为

【合作学习】
遇到敌害时,蜜蜂会用尾针蜇敌
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
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
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
严格的分工与等级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动物的行为根据功能不同主要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种生物)、领域行为、防御行为(不同种生物)、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归纳总结】
知识点一:取食行为和攻击行为
1.(2018?宝丰县校级期末)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随堂检测】
C
2.(2017秋?咸丰县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
【随堂检测】
B
知识点二: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
3.(2017秋?广东市级期中)下列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一群狼围捕一只羊
B.老虎在领地周围撒尿留下气味
C.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D.竹节虫外形极像竹枝
【随堂检测】
B
4.(2017春?蓬溪县期末)乌赋遇到敌害喷出“墨汁”的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领域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随堂检测】
A
知识点三:繁殖行为和节律行为
5.(2017秋?钦州期末)生命的特征之一是延续自己的种族,下列属于动物繁殖行为的有:①捕食;②争斗;③哺育;④筑巢;⑤两性识别;⑥蜥蜴断尾;⑦乌贼喷墨;⑧贮存食物( )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⑥⑧ D.③⑥⑦
【随堂检测】
A
6.(2017秋?孝南区期末)在气温适宜的季节,蝙蝠每到傍晚,便会从洞穴中飞出到空中捕虫为食,到拂晓时又回到洞穴中蛰伏起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节律行为
B.这是一种领域行为
C.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D.这是一种社群行为
【随堂检测】
A
知识点四:社群行为
7.(2018?中山市校级模拟)关于社群行为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B.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群行为
C.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
D.群体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随堂检测】
B
夯实基础
8.(2017秋?繁昌县期末)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猫捕食鱼 B.孔雀开屏
C.鸟类筑巢 D.小牛长成大牛
【课后练习】
D
9.(2017秋?揭西县校级期中)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取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领域行为
10.(2017秋?鄂州期末)金龟子遇敌假死( )
A.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攻击行为
E.节律行为
【课后练习】
C
B
11.(2017春?万州区期末)能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的是( )
A.防御行为 B.领域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课后练习】
D
12.(2017秋?九江期末)马蜂学名“胡蜂”,因雌性蚂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螯针,所以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看,其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B.领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D.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课后练习】
A
13.(2017?成都)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 )
A.领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课后练习】
B
14.(2017秋?孝南区期中)“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取食行为 繁殖行为
B.攻击行为 取食行为
C.迁徙行为 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 防御行为
【课后练习】
A
15.(2017?临沂)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群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课后练习】
B
16.(2017秋?姜堰区期末)下列图片中,表示动物防御行为的是( )
【课后练习】
B
17.(2017秋?龙亭区校级月考)初春的一天,树林里的黄莺发出美妙的歌声,这是( )
A.黄莺歌唱美好的一天
B.确认领地的领域行为
C.保卫自己的防御行为
D.相互争斗的攻击行为
【课后练习】
B
18.(2017秋?迁安市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两只蟋蟀争斗中,一只退却逃走
B.乌贼遇到天敌难以脱身时会释放墨汁,趁机逃脱
C.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在盘旋时,立即飞跑逃回洞穴
D.蝗虫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十分相似,有利于隐藏自己
【课后练习】
A
19.(2017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动物社群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课后练习】
C
20.(2017秋?潮阳区期末)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
A.猴A B.猴B C.猴C D.猴D
【课后练习】
C
能力提升
21.(2017秋?定州市期末)关于动物的行为及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只是指动物的某一动作
B.动物的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的行为的产生都是受到外界刺激的结果
D.动物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课后练习】
D
22.(2017秋?抚顺县期末)把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相对应的行为方式连起来.

【课后练习】
23.(2017秋?西华县期末)观察如图中几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课后练习】
(1)①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群的 是十分重要的。
(2)②属于 行为,③属于 行为,④属于 行为。
【课后练习】
防御
生存
繁衍
取食
繁殖
节律?
(3)①②③④所示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动物的 。
(4)海洋馆里海豚表演顶球的行为属于动物的 。
【课后练习】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归纳总结
学习目标
自主预习
合作学习
课后练习
课堂检测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学会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1.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自主预习】
请仔细阅读课本,在课本上将答案勾画出来

1、将以下人物与他们研究的动物行为以及所用的主要方法连接起来:
法布尔 银鸥幼雏求食行为
费里施 小野雁学习行为 观察法
廷伯根 昆虫 实验法
劳伦兹 蜜蜂色觉
【自主预习】
2、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
(1)法布尔通过 研究方法,对昆虫研究,著有《 》一书。
(2)弗里施对 的研究,___ 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都主要是运用 法进行研究。
(3)观察法:指在 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
昆虫记
蜜蜂视觉
庭伯根
劳伦兹
实验
观察法
自然状态
【自主预习】
(4)实验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 ,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5)单纯的观察法可以 实验法,但在实验法中却 观察。
外界影响
没有
离不开

探究一.分析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完成表格

【合作学习】
观察
实验


实验法
观察法
观察法 实验法
区别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的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发生或变化
方法程序 借助仪器直接______ ______处理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______影响 对动物______影响
联系 ______以______为基础,两者同等重要

探究二.阅读课本的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回答下列问题:
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提示,设计了“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的研究活动,制定并实施了以下方案:
①如图在塑料瓶中离蚂蚁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

【合作学习】

②准备6个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③每隔5 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棉花团上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 ~ 10次。

【合作学习】

④数据记录:

【合作学习】
时间/min 蚂蚁数量
加清水棉花团 加糖水棉花团 加盐水棉花团 加苦瓜汁棉花团 加辣椒汁棉花团 加纯白醋棉花团
5 1 4 1 1 0 3
10 0 6 0 1 0 3
15 1 7 0 0 0 2
……
50 0 8 0 1 0 1

(1)该探究活动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该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合作学习】
观察法、实验法
蚂蚁喜欢取食甜食

?【归纳总结】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1.(2017秋?广东市级期中)在研究动物行为的以下案例中,哪一个案例中的科学家被誉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D
【随堂检测】
2.(2018?港南区模拟)下列一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B.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C.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D
【随堂检测】
3.(2017秋?广东市级期中)下列案例中用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是(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欧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A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4.(2017秋?长汀县期中)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采取( )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观察法和文献法
C.实验法和推理法 D.文献法和实验法
A
【随堂检测】
5.(2017秋?连城县期末)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直接施加人为的影响
C.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随堂检测】
6.(2017秋?路北区期末)用浮土把蚂蚁洞穴遮住,再观察远处蚂蚁群如何把食物搬回洞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对比法
B.测量法
C.观察和实验法相结合
D.调查法
C
【随堂检测】
7.(2018?广东模拟)科学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奥秘.其中主要应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
B.米勒模拟生命的起源
C.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D.珍妮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
D
夯实基础
8.(2017秋?平谷区期末)下列对动物的研究中,采用了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是( )
A.珍妮。古道尔观察到黑猩猩用木棍取食蚂蚁的行为
B.法布尔观察并描述了圣甲虫争夺粪球的行为
C.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显微镜对蚊子的口器进行观察
D.廷伯根制作了喙上带有不同颜色斑点的银鸥亲鸟模型,利用模型对触发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信号进行了研究
【课后练习】
D
9.(2017秋?黄山期末)现今,人们借助于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观察、记录动物的一切,这种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记录法
C.观察法 D.综合法
【课后练习】
C
10.(2018?中山市校级模拟)科学家研究“涡虫对光行为反应”所采作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分类法 D.实验法
【课后练习】
D
11.(2017秋?娄星区期末)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
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
C.用摄像机拍摄鸟筑巢的过程,并做记录
D.夜晚流星划过
【课后练习】
D
12.(2017秋?吉州区期末)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科学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C.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D.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要借助放大镜
【课后练习】
D
13.(2017秋?颍上县期末)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具有的特点是( )
A.需要在野外的状态下
B.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中观察动物
C.不施加外界的影响
D.不需要做认真的记录
【课后练习】
B
14.(2017秋?涪陵区校级月考)凡是在争斗中经常获胜的雄狮,其颈部鬃毛呈现棕黑色,而一般的雄狮鬃毛为黄褐色.科学家为了了解鬃毛颜色对狮群的意义,制作一只仿真的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吸引了几只雌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使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课后练习】
C
15.(2017秋?宣武区校级期末)处在繁殖时期的雄三刺鱼,当把几个模型放在水里,哪怕模型与它非常相像,它也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
B.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像
C.雄三刺鱼辨别对方的依据是颜色
D.模型的大小、形状、颜色与真鱼不相像
【课后练习】
C
16.(2016?成都)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
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圈养笼子里
【课后练习】
C
17.(2015?广东)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比较法
【课后练习】
A
18.(2017?广东)为了解当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析法
【课后练习】
C
能力提升
19.(2017秋?来宾期末)如表为小明在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对其修改不正确的是( )
【课后练习】
C
位置(同一培养皿) 蚂蚁 所加的食物 光线
培养皿的一端 10只 少许面粉 明亮
培养皿的另一端 5只 少许白糖 阴暗
A.培养皿的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
B.培养皿的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
C.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可不一样
D.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
【课后练习】
20.(2017秋?惠城区期末)如图是科学家做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模拟实验:A模型的形态像三刺鱼,它不能引起雄三刺鱼的争斗;B、C、D、E形态不像三刺鱼,但它们的腹部是红色的,都能引发雄三刺鱼的争斗.根据此实验,请分析:
【课后练习】
(1)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相互攻击的本质信号是 ;与雄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无关的信号是 .
(2)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食物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这是动物的 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
【课后练习】
红颜色
形态
繁殖
将会发生争斗,这种行为称为 .
(3)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被称为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 ,是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课后练习】
攻击行为?
实验法
改变动物生活的条件?
21.(2017秋?泸县期中)当动物发现它和食物之间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才学会绕道取食.某学习小组以下表中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这些动物和食物之间设置相同障碍,实验前让动物饥饿12小时,实验时进行观察和记录.得到如下表中结果.庆回答下列问题: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组别 动物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A组 小鸡 24次
B组 小鸭 26次
C组 乌龟 65次
D组 小狗 5次
(1)将食物放在动物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这种直接取食的行为是 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绕道取食是 行为,是_______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课后练习】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遗传
(2)在表中的四种动物中, 最高等,因为其“尝试与错误 ”的平均次数 .
(3)这项探究活动采用的方法是 、

【课后练习】
小狗
最少
实验法
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