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时练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时练附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0-21 1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时练
包屯高中王会议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完全选对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0分。)6×7=42分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答案:BD解析:平衡摩擦力时不应挂砂桶,只需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使长木板的一端垫高,当小车刚好能匀速运动时,即平衡了摩擦力,A选项错误.当改变小车质量时,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摩擦力都跟质量成正比地改变,一次平衡后,就不用再平衡了,B选项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再放开小车,才能打出完整的纸带,C选项错误.在小车减少砝码时,必须保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才能近似使小车受到的牵引力等于砂和桶的重力.
2.某学生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图中的哪个图线表示(图所示中,a是小车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
答案:C解析:长板一端垫得过高,倾角过大时,小车的重力平行斜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没有砂桶的牵引力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便有加速度,从a-F图线看,即F=0时,a=a0≠0,故C选项正确.
3..有4位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分别得出如图中A、B、C、D四条图线,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其中图A、B、C是a-F图线,图D是a-图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C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m′
B.C和D则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m′
C.A同学平衡摩擦力时使长木板倾角太大,而B同学使长木板倾角太小
D.A、B、C三同学中,C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答案: BD解析:只有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引起误差的原因,才能辨别四位同学中出现操作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由于小车受到牵引力F=m′g,只有当m>>m′时,才可认为F=m′g.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m′,加速度a才与F成正比,图线应为直线,故选项B正确.图线交于坐标原点时表明摩擦力已被平衡,这时摩擦力大小等于小车和砝码m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只要有牵引力F的作用,小车就要加速.图线交于a轴,表明没有牵引力就有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过甚.图线交于F轴时,在有较小的牵引力时,也没有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不够.因此,选项D也正确.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
B.可以将装有砂子的小桶用钩码代替,这样会使实验更加方便
c.实验结果不用a一M图象,而用a一1/M图象,是为了便于根据图象直观地作出判断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和m ′以及小车质量M后直接用公式a=( M′+ m ′)g/M求出,(M′+ m ′)《M
答案C
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低,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小车质量较大
答案C
6.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对应直线A、B、C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μA <μB,mA= mB
B.μB >μC,mB> mC
C.μB=μC,mA > mC
D.μA<μC,mA <mC
【答案】AD解析:A、B平行,斜率相同,即mA= mB;A、B在F轴上,截距FA二.填空题(4×8=32分)
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精度是________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
答案:刻度尺 1 打点计时器 天平
8.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带砝码) C.秒表 D.低压交流电源
E.纸带和复写纸片 F.导线,细绳 G.力学小车 H.砂和小桶
I.带定滑轮的长木板 J.低压直流电源.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要求熟悉该实验所需的器材,并且知道各器材的用途,方能正确解答.
答案:多余的器材是:秒表、低压直流电源 缺少的器材有:刻度尺
9.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车的总质量 小车所受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②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解析:(2)②实验中小车受的拉力为T,有T=Ma,mg—T=ma得,这说明当Mm时,T才接近mg,小车的加速度.图线明显偏离直线,说明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不满足条件Mm.
10.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所示装置(示意图),用以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所提供的仪器有长木板、木块、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学生电源、米尺、铁架台及导线、开关等.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A、B、C、D为四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
(1)计数点A到O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mm;
(2)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105.0 (2)2.4解析:(1)105.0 mm
(2)由题知OA=105.0 nm OB=189.0 m
OC=297.0 mm OD=429.0 mm
得sAB=84 mm sBC=108 mm sCD=132 mm
所以Δs=24 mm
由Δs=aT2所以a=2.4 m/s2.
三. 计算和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11.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的500 ml 玻璃瓶装适量水后,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刚好每隔
1.OO s滴一滴.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度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如图为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为起点)的图示.设该同学的质量为50 kg,摩托车的质量为75 kg.g取10 m/s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
(1)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摩托车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1)3.79m/s2(2)0.19 m/s2
点拨:(1)由图(a)知:
△xl=15.89 m一8.31 m=2alT2
△x2=12.11 m一4.52 m=2a2T2
(2)由图(b)知:
△xl′ =10.17 m一9.79 m=2a′1T2
△x2′=9.98 m一9.61 m=2a′2T2
所以a=(al+ a2)/2=3.79m/s2
a′=(a′1+ a′2)/2=0.19m/s2
12、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
④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
答案与解析: (1)②??????? ③?????????? ④斜面倾角(或填h的数值)
(2)C
解析:(1)②小车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s=at2得a=.
③小车在垂直斜面方向合力为零,故小车所受合外力为F合=mgsinθ=.
④改变斜面的倾角,或改变高度h,可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测定不同倾角时小车的加速度.
(2)小车在斜面上受力如图所示.
因N-mgcosθ=0,f=μN
所以f=μmgcosθ,故小车所受滑动摩擦力是变力.随θ角变大而减小,故合理的意见是C.
备用题
1.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力F关系的有关资料记录在表1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质量M关系的资料列在表2中.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F图象和a——1/M图象.
(2)从图像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
(3)由a——F图像可知,M=_______.
(4)a-1/M,图象可知,F_______.
答案(1)a-F图象和a一1/M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2)正比关系 反比关系 (3)0.50 kg (4)4.02 N.
2.在实验中某人得不出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的正确图线,而是得出下列图线.请分别说出得到图(A)、(B)、(C)三种图的原因.
【答案】(A)图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B)图原因是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
(C)图原因是没有满足m《M条件
3.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间的关系,根据测得的结果画出a与F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质量m=________kg.
【答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