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练)4.1 光沿直线传播(基础+提高+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A.月亮 B.蜡烛的火焰 C.日光灯 D.北斗星
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皎洁的月光 B.晶莹的露珠 C.璀璨的钻石 D.漂亮的萤火虫
3.下面物体全部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点燃的篝火、燃烧的木柴、夜空的繁星
B.发光的灯泡、燃烧的篝火、明亮的月亮
C.明亮的月亮、发光的灯泡、夜空的繁星
D.发光的灯泡、点燃的篝火、耀眼的太阳
4.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上戳了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
A.出现一个蜡烛火焰的倒像
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倒像
C.出现四个跟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
D.出现四个模糊的光斑
5.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应( )
A.听见枪声就按下计时器
B.看到白烟就按下计时器
C.枪声、白烟是同时发生的,根据哪一个按下计时器都没有什么区别
D.按计时器的时间由计时员掌握,要考虑风向等因素
6.茫茫宇宙,浩瀚无垠,要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方便的单位是( )
A.年 B.千米 C.米 D.光年
7.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二.作图题(共3小题)
8.如图中MN是一块大的挡光板,板上有一很小的孔S可透过光,挡光板后面有一光屏PQ,挡光板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物体在光屏PQ上所成的像A′B′。
9.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CD是不透明的遮挡物,EF为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
10.门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来表示出来。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1.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时针旋转(选填“顺”或“逆”)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 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
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 D.正月十五皎洁的满月
2.2018年1月31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幕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月全食是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血月”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中的红光折射和散射到月面上形成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近,看上去比较大;“蓝月亮”是指连续两次满月都落在了公历的同月份。下列关于“超级蓝血月全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全食现象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血色月亮”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大气层对太阳光有折射作用
C.人们利用开普勒望远镜欣赏月亮,月亮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的实像
D.人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猫的眼睛 B.月亮 C.闪亮的宝石 D.煤气火焰
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将饮料罐的前端开了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后端开口,并蒙上半透明的纸。他把小孔对着烛焰,则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圆形光斑 B.蜡烛的正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蜡烛的倒立像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近视眼应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行驶中的B车内驾驶员由于存在盲区而看不见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盲区指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2小题)
8.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 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应将 A 对着物体,眼睛对着 B向筒内观察
B.应将 B 对着物体,眼睛对着 A向筒内观察
C.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 B 向外拉,增大A、B 间的距离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 B 向内移动,减小 A、B 间的距离
9.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
B.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C.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D.放满水的游泳池底部看起来很浅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0.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①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
②此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2.(2018?广西)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3.(2018?扬州)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4.(2018?盐城)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
5.(2018?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1 光沿直线传播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A.月亮 B.蜡烛的火焰 C.日光灯 D.北斗星
【解答】解: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两大类;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北斗星是恒星,能自身发光,故是天然光源;燃烧的蜡烛、日光灯是人造光源。
故选:D。
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皎洁的月光 B.晶莹的露珠 C.璀璨的钻石 D.漂亮的萤火虫
【解答】解:皎洁的月光、晶莹的露珠、璀璨的钻石本身都不发光,是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则它们都不是光源,故ABC错误;漂亮的萤火虫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3.下面物体全部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点燃的篝火、燃烧的木柴、夜空的繁星
B.发光的灯泡、燃烧的篝火、明亮的月亮
C.明亮的月亮、发光的灯泡、夜空的繁星
D.发光的灯泡、点燃的篝火、耀眼的太阳
【解答】解:A、点燃的篝火、燃烧的木柴是光源,但是夜空中的繁星不一定是光源,有的是反射太阳光,故A错误;
B、发光的灯泡、点燃的篝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明亮的月亮反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故B错误;
C、发光的灯泡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但是夜空中的繁星不一定是光源,有的是反射太阳光,故C错误;
D、发光的灯泡、点燃的篝火、耀眼的太阳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4.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上戳了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
A.出现一个蜡烛火焰的倒像
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倒像
C.出现四个跟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
D.出现四个模糊的光斑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扎四个不同形状的小孔,则在墙上会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故选:B。
5.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应( )
A.听见枪声就按下计时器
B.看到白烟就按下计时器
C.枪声、白烟是同时发生的,根据哪一个按下计时器都没有什么区别
D.按计时器的时间由计时员掌握,要考虑风向等因素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
故选:B。
6.茫茫宇宙,浩瀚无垠,要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方便的单位是( )
A.年 B.千米 C.米 D.光年
【解答】解:
要描述宇宙天体之间的距离,最方便的单位是光年,1光年=9.4608×1015m.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解答】解:
A、光线实际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B、激光笔发出的是光,不是光线。此选项错误;
C、光线是形象地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此选项正确;
D、在光路图中,光线用实线表示,以与法线和反向延长线相区别。此选项错误。
故选:C。
二.作图题(共3小题)
8.如图中MN是一块大的挡光板,板上有一很小的孔S可透过光,挡光板后面有一光屏PQ,挡光板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物体在光屏PQ上所成的像A′B′。
【解答】解:根据光沿直线传播A发出的光线连接小孔的下沿,B点发出的光线连接小孔的上沿,并分别延长交于MN交点之间即AB的像,如图所示:
9.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CD是不透明的遮挡物,EF为光屏,试用作图法确定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
【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B为发光体,首先作出发光点A射向遮挡物CD边缘的光线AC、AD,延长后交于光屏EF上的G、F两点,则GF之间就是发光点A照射不到的区域;
同理,作出发光点B射向遮挡物CD边缘的光线,则在光屏上的照射不到的区域为EH。
所以重叠部分GH就是屏上最暗部分的范围,如图所示:
。
10.门口前有一个小孩经过,那么在室内可以看到整个小孩的范围是什么,请在图中用图来表示出来。
【解答】解:由小孩的头部画出过窗户最上面的光线和最下面的光线,得到一个区域;再由小孩的脚部画出过窗户最上面的光线和最下面的光线,得到另一个区域两个区域相交的范围就是看到整个小孩的位置和范围;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1.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光沿直线传播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顺 时针旋转(选填“顺”或“逆”)
【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故答案为:(1)实像;光沿直线传播;(2)D;(3)顺。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 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
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 D.正月十五皎洁的满月
【解答】解:A、投影屏幕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D、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故选:C。
2.2018年1月31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幕152年一遇的“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月全食是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血月”是由于太阳光通过地球厚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中的红光折射和散射到月面上形成的;“超级月亮”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近,看上去比较大;“蓝月亮”是指连续两次满月都落在了公历的同月份。下列关于“超级蓝血月全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全食现象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血色月亮”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大气层对太阳光有折射作用
C.人们利用开普勒望远镜欣赏月亮,月亮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的实像
D.人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解答】解:A、月全食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太阳光是复色光,由于大气层的密度不均匀,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故大气层对太阳光有折射作用,故B正确;
C、月亮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故月亮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月亮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猫的眼睛 B.月亮 C.闪亮的宝石 D.煤气火焰
【解答】解:A、猫的眼睛不会发光,可以反射光,不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B、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本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C、闪亮的宝石,本身不会发光,但可以反射光,不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D、煤气火焰本身可以发光,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故选:D。
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将饮料罐的前端开了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后端开口,并蒙上半透明的纸。他把小孔对着烛焰,则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
A.圆形光斑 B.蜡烛的正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蜡烛的倒立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D。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近视眼应佩戴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6.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行驶中的B车内驾驶员由于存在盲区而看不见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盲区指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解:因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由于甲车的阻挡,行驶的乙车内驾驶员看不见丁位置的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即盲区指的位置是丁。
故选:D。
7.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B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B符合要求;
A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B。
二.多选题(共2小题)
8.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 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应将 A 对着物体,眼睛对着 B向筒内观察
B.应将 B 对着物体,眼睛对着 A向筒内观察
C.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 B 向外拉,增大A、B 间的距离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 B 向内移动,减小 A、B 间的距离
【解答】解:AB、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应该对着A端观察半透明的纸,而不对着B端向内方向观察,故A错误,B正确;
B、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B朝着室外面,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故B错误;
C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即物距变大,相距应该变小,所以应该减小A、B间的距离应该把B端向内拉,故C错误,故D正确。
故选:BD。
9.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
B.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C.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D.放满水的游泳池底部看起来很浅
【解答】解:A、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光通过放大镜发生了折射,属光的折射,不合题意;
B、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是因为人挡住了光的传播路线,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放满水的游泳池底部看起来很浅,是因为池底的光经水面折射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好像变浅了,属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
故选:BC。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0.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①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
②此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解答】解:(1)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薄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1)D;(2)较黑暗。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解答】解: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2018?广西)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解答】解: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故选:C。
3.(2018?扬州)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解答】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4.(2018?盐城)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沙滩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
【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面上小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5.(2018?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