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7 19:5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
诗中“酷炎的夏日”指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与瓜分中国狂潮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欲称霸世界,
必先征服亚洲;
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政策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根本原因
?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战争开始的标志
平壤陷落,战火至华
日本夺取制海权
直取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
战役
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请同学们结合表格提示,阅读P24—26找出主要战役名称及涌现的英雄人物。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0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
致远舰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结合P26识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中方代表、内容及影响,脱离课本回答。
时间:
地点:
中方代表:
内容:
影响:

1895年
马关
李鸿章
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口岸
其他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
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白银二亿两
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2100万元
香港岛
广、厦、福、宁、上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进一步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请问,台湾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不忘国耻,
树立忧患意识。
企图独霸
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
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
扩大侵略势力


支持
干涉

还辽

3000万
两白银
三国干涉还辽
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
清政府
看书P26—27明确并识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要求:脱离课本回答)
主要表现:
(1)抢夺利权;
(2)强租海港;
(3)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辛亥革命前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内容: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
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实质或影响: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zuǎn]泰所作,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
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