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名著《朝花夕拾》课件+真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9】名著《朝花夕拾》课件+真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8 11:55:47

文档简介

名著《朝花夕拾》历年中考真题
1.(2018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
“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2018年连云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3.(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范爱农》中提及。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4.(2016·福州中考) 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5.(2018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学校想专心看书却总是走神,他和乔玩弄壁虱,为此两人打了起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老师走过来。
B. 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绍兴,我们同去。”这是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上城时对鲁迅说的话,可见革命胜利后他内心的无比喜悦。
D. 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罗刹女生气的原因是孙悟空假扮了牛魔王,从她手上骗走了芭蕉扇。
6.(2017浙江省杭州市真题)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2分)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 的态度。
7.(2017浙江省绍兴市真题)
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8.(江苏省盐城市二〇一八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许云峰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我的“自白书”》。
B. 《水浒传》中宋江成为梁山寨主之后,将“忠义堂”改名为“聚义厅”。
C. 《童年》中的外祖父自私冷酷、专横暴戾,他残忍地打死了把布染错了颜色的小茨冈。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9.(2016·广东中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10.(2016?湖州中考)
名著阅读。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1..(2016·遵义)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 》(书名),作者是 。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12.读名作选段,填空。(3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
??????????????????????????????????????

名著《朝花夕拾》历年中考真题
1.(2018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
“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 (1). 朝花夕拾 阿长(长妈妈)
(2)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对名著《朝花夕拾》阅读的考查。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1)本题解答依据文本内容推断出名著——《朝花夕拾》,再依据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借此表达的是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无常》中借“无常”这个形象,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据此,答案为B.
2.(2018年连云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答案参考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 歉疚 思念)。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名著的阅读。(2)《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用深情的语言,通过叙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等事,表达了我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衍太太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不健康的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作者对其是厌恶的。据此概括作答。
3.(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范爱农》中提及。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案】(1)D
(2)答:《五猖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或揭示了封建教育思想的陈旧。)
4.(2016·福州中考) 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示例: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5.(2018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学校想专心看书却总是走神,他和乔玩弄壁虱,为此两人打了起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老师走过来。
B. 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C.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绍兴,我们同去。”这是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的第二天上城时对鲁迅说的话,可见革命胜利后他内心的无比喜悦。
D. 罗刹捶着胸膛骂道:“那泼猴赚了我的宝贝,现出原身走了!气杀我也!”罗刹女生气的原因是孙悟空假扮了牛魔王,从她手上骗走了芭蕉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B.《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晁盖、吴用、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白胜八位好汉,没有宋江。
6.(2017浙江省杭州市真题)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2分)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 的态度。
答案: 《范爱农》 否定
7.(2017浙江省绍兴市真题)
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答案】:D
8.(江苏省盐城市二〇一八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许云峰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我的“自白书”》。
B. 《水浒传》中宋江成为梁山寨主之后,将“忠义堂”改名为“聚义厅”。
C. 《童年》中的外祖父自私冷酷、专横暴戾,他残忍地打死了把布染错了颜色的小茨冈。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D
【解析】A.有误,《我的“自白书”》的作者是成岗。
B.有误,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
C.有误,小茨冈之死:背十字架时候不小心被十字架压死的。
D.正确。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2016·广东中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答案】(1)同乡会争执;故乡重逢;学校共事。
(2)欲扬先抑,作用: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示例1: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僻的性格特点;
示例2: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点。
10.(2016?湖州中考)
名著阅读。
(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1:《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作者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书名中“钢铁”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炼”形容保尔一生经历了童年的黑暗、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艰辛以及疾病的摧残等磨炼。
11..(2016·遵义)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书名),作者是鲁迅(周树人)。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范爱农,他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人但穷困潦倒的人。
12.读名作选段,填空。(3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
??????????????????????????????????????
【答案】 《五猖会》 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课件21张PPT。名著导读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创作背景。

2、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情节及其主题、艺术
特色。作 品 概 说《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创作背景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前面提到的五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鲁迅先生后来又加入了《小引》《后记》。 ???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内容目录(12篇)?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作品主题 1.《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2. 作品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逐 篇 介 绍? 《狗?猫?鼠》 ——文章中,作者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及情节勾连
?艺 术 手 法?1.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即对现实的议论)。
3.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反讽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课堂小结1、作者、作品以及创作背景。

2、作品的内容、情节及主题、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