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6)《琵琶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6)《琵琶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8 07: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琵琶行
一、打牢语言基础(2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贾(jiǎ)人  悯然(mǐn)  迁谪(zhé)  浔阳(xún)
B.轻拢(lǒng)   慢捻(niǎn)  乍破(zhà)  荻花(dí)
C.虾蟆(há)   红绡(shāo)  幽咽(yè)   阑干(lán)
D.钿头(diàn)   银篦(bì)  嘲哳(zhā)  弦弦(xuán)
【解析】 A.贾:gǔ C.绡:xiāo D.弦: xiá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C.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D.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后退
解析:选C C项,暂:忽然,一下子。
3.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3分) ( B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 ACD三项互文。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解析:选B A项,突出:古义为“突然爆发出”,今义为“超出一般,冲出”;B项,冷落: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冷清,不热闹”的意思;C项,整顿:古义为“整理”,今义为“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D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5.下列与例句相同句式的一项是(3分) ( B )
例:歌以赠之
A.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B.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C.使快弹数曲     D.沉吟放拨插弦中
【解析】 ACD.省略句,B.介词结构后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 A项,①动词,弹奏;②介词,替。B项,均为介词,在。C项,①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②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D项,①连词,来;②介词,把。
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D )
例: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A.稍稍宾客其父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骊山北构而西折
【解析】 例句和D都是名词作状语。A.“宾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宾客;B.“活”是使动用法,“使……活下来”;C.“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8.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①想象合理;②描绘要有诗意;③不超过50字。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
画面二:   
 
  
 
参考答案: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9.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5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答:(1)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10.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下面是节目单:
(1)诗朗诵:《蜀道难》 作者:李白 表演:高一(6)班
(2)琵琶独奏:《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表演:高一(10)班
请你为主诗人在两个节目间设计一段报幕词。(100字左右)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兼顾两个节目的内容以及语言的流畅。
参考答案:高一(6)班饱含感情的诗朗诵,让我们跟随李白在雄奇的蜀道历尽艰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接下来的琵琶曲能否让我们穿越千年触摸到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的别样情怀呢?欢迎高一(10)班同学上台表演。
1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即使避免饮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
③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远离痛风。
二、提高阅读能力(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9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7.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伎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8.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
答:   
 
  
 
参考答案: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这一句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9.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①。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②。
注:①蹉跎:不顺利,虚度光阴。②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下列选项中对作者与诗歌内容判断有误的两项是(5分)( BC )
A.本诗是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诗人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刘禹锡有酬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为我引杯添酒饮”“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这里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C.“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
D.“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饱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E.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解析】 B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理解有误,根据诗歌首联可知,应该是刘禹锡为他斟酒,白居易是为刘禹锡击箸。C项,“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表述不当,这两句表达的是乐天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愤恨,虽然说命运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满朝的官吏和当权者的,抱怨他们不珍惜人才。体现对当权者不满和愤怒的应该是“满朝官职独蹉跎”。
(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结合诗句内容,概括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
答:白诗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直抒胸臆。该二句是对当权者和无为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愤懑;刘诗则抒发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
【诗意】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度光阴。也知道你的才名太高遭点不幸不算什么,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