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12)《动物游戏之谜》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12)《动物游戏之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8 07: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游戏之谜
一、打牢语言基础(2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嬉闹(xī)  坠地(duò)  聒噪(ɡuō)  懵懂(měnɡ)
B.默契(qì)  衔恨(xián)  勾当(ɡōu)  嚼舌(jiáo)
C.汲取(jí)  调剂(tiáo)  天赋(fù)  长史(zhǎnɡ)
D.陡峭(dǒu)  消融(rónɡ)  惬意(xié)  垓心(ɡāi)
【解析】 A.坠:zhuì;B.勾:ɡòu ;D.惬:qiè。
2.选择最恰当的成语填空。
(1)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      (得意洋洋/得意忘形)地“驶”向海岸。
(2)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      (比比皆是/比肩接踵)。
(3)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      (自行其是/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解析:(1)“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根据语境,应该选“得意洋洋”。(2)“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比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根据语境,应该选“比比皆是”。(3)“自行其是”指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各执己见”指各自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根据语境,应该选“各执己见”。
答案:(1)得意洋洋 (2)比比皆是 (3)各执己见
3.下列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A.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的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B.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任,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C.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苦,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
D.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范围。
【解析】 B.“信任”应该为“信赖”; C.“艰苦”改为“艰难 ”; D.“范围”改为“领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解析:选A 本题从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角度考查对语病的辨析。B项,句式杂糅,“以……为重点”和“围绕……”杂糅,选用一个。C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是”缺少宾语,在“形成”后加“的”;或将“是为”改成“以”,“各种乱象”后加“为目标”。D项,搭配不当,“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的主语是“京剧”,而不是“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可将“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改为“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A.他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他们是在表演吗?
B.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C.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D.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一个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衔上来。
【解析】 B.第二、三个逗号改为顿号;C.第二、三、四个问号改为逗号;D.第一逗号改为冒号。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②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③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④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⑤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②⑤①④③
解析:选A 注意句子总分说及解释的性质。①④是总说,⑤③是举例分说,②是总结。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学习说”认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游戏行为,能使动物从中学习到必要的生存技能。
B.动物在游戏中能获得大量的学习机会,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等巧妙地结合起来。
C.“学习说”也认为游戏是一种锻炼,能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D.北极熊夏季开展的好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几乎没有“学习”的成分,可见“学习说”不能成立。
【解析】 D项理解错误,北极熊夏季开展的好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是“锻炼说”提出的依据,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学习说”。
8.请依据强调的不同重点,组合下面两个句子。(可增删词语)
①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②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A.强调原因:   
 
  

B.强调结果:   
 
  
参考答案:A.强调原因: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因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B.强调结果: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自噬作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细胞活动,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吃自己。动物细胞中很多细胞活动都在细胞质中进行。由于生理生化反应多而夏杂,__①__,致使细胞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在这种情况下,自噬作用就非常重要:将淤积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等代谢残渣清除掉,__②__。清理细胞质能让细胞重获新生,对于神经细胞这类不可替换的细胞来说,__③__。神经细胞一旦分化成熟,就会保持当前状态,直到母体生物死去,它们没有其他方式来恢复和维护自身功能。
答:①经常产生大量残渣__②_恢复正常的细胞活动__③这个过程尤为重要
10.“性价比”一词原为专业术语,一般用于商业领域,字典中将其解释为“商品的质量、性能、配置或服务的范围、水平等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近年来该词使用频率较高,在一些语境中还有引申的意义,请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性价比”的意思。
(1)有些旅游景点不得不在黄金周期间大幅上调门票价格,由于“性价比”低,自然又引来游人的强烈不满,每年黄金周之后,消费者对旅游部门的投诉都是一个高峰。
答:   
(2)近日,智联招聘网针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表明,57%的企业招聘官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看实习的经历和表现。在人力资源部门眼中,实习经历丰富的学生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学生。
答:   
答案:(1)指服务质量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
(2)指劳动力的素质与其价值所形成的比率。
1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法官从那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效率也就会提高。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审判更加公正了,人民群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相应提高。因此,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①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
②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不一定会更加公正。
③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不一定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12.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10月4日是世界爱护动物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答: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答:   
 
  
 
解析:(1)解答此题可以分析画面内容及说明文字。从画面文字来看,小象向大象妈妈炫耀自己长牙,但连续三次的告诉得到的只是大象妈妈的沉默,最后小象说:“妈妈,你不为我高兴吗?”再结合题目中的背景材料可知:大象妈妈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长牙,一方面又因为人类的贪婪怕孩子长牙,充满了无奈。由此可以得出广告的主旨,即呼吁人们停止购买象牙制品,要保护大象。(2)评价广告的创意,可以从人类与大象对待孩子长牙这个事情的态度入手,分析图片内容带给人们的感受;另外,还可从构图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
(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②构图简洁,图片与文字搭配巧妙,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它们的未来将通向何方?
二、提高阅读能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雪花秘史
1611年的圣诞节,穷困潦倒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徜徉街头。这位皇家科学家很是沮丧,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的他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给朋友送上一份礼物。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仰天长叹:“啊,上帝!除了雪花之外,还能送什么呢?”
雪花当然无法相送,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他决心写一篇关于雪花形状的文章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朋友。于是这篇题为《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问世。400年来,每当我们提到雪花研究,都会首推这篇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学术论文。
天文学家的观察毕竟不拘小节。20年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才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和开普勒一样,这位科学巨人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不过,他的眼光非比寻常。除了不同形态的六边形,他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在观察笔记中,笛卡尔赞叹道:“完美的六边形啊!边是如此直,夹角是如此相等,粗手笨脚的人类简直没戏……我绝对想象不出来,这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如何在自由的空气与狂躁的风中悠闲地降生。咦,或许正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它们轻盈的身躯;使它们来得及左顾右盼,遵照自然固有秩序的启蒙,把自己琢磨成六片棱角的模样!”
时光机继续运转,1885年1月15日的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于冰天雪地中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后来,他发表文章说:“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雪花晶体摄影师”拍下了5000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雪花的研究后浪推前浪,如今的雪花人当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肯尼思·利伯布雷赫特。这位物理学家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有趣的样本。他发现,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往往出现在风力小的小雪天,那时的天气特别寒冷。为此,他经常到寒冷的北方地区去等待降雪。
除六边形雪花之外,奇特的三角形雪花是大自然中普遍的雪花结晶形式。为揭开这个谜团,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同时记录下各种不同形状的雪花晶体。
最后的结果表明,其实一些三角形雪花晶体仍然拥有六个边,之所以看上去是三角形,是因为它们是由三长三短的六条边构成的。利伯布雷赫特指出,在雪花从天降落的过程中,微小的尘埃颗粒等杂质会造成雪花的某个边缘产生倾侧。在风的作用下,向下倾侧的边缘会生长得更快,从而形成三角形。一旦三角形开始形成,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雪花在之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即使再遭遇颠簸碰撞,也会继续维持这一形态,直至降落地面。
2006年,利伯布雷赫特的雪花照片被做成邮票,飘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那些永远不下雪的角落。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可以导致巨型雪花形成的大气条件,这对气候研究非常重要。据说,吉尼斯纪录的最大雪花是在美国蒙大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当地一个农场工人表示,这种雪花比牛奶平底锅还要大,直径大约有38厘米。遗憾的是,找不到相关证据能够支持他的说法。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
A.开普勒写的《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篇专论雪花研究的学术论文,当然关于这篇文章,还有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说法。
B.笛卡尔的赞叹形象生动,富有神奇色彩,他说雪花有可能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里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雪花轻盈的身躯。
C.利伯布雷赫特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仔细观察后找出有趣的样本,这位科学家发现了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出现时的风力、天气情况。
D.将雪花拍成照片,然后再做成邮票,让这种“雪花”飘到世界各地,包括那些永远下不雪的角落,或许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这种想法早已实现。
【解析】 A项,理解不符合文意,“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篇专论雪花研究的学术论文”在原文中无体现。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BD )
A.德国皇家天文学家开普勒准备送朋友礼物“雪花”,是因为他穷困潦倒,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看着漫天飞舞雪花才有了这样的激动决定。
B.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的是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但他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发现了六边形、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C.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的人是本特利,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在冰天雪地中,用一架照相机匣子进行咔嚓咔嚓而得到的。
D.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目的是揭开产生三角形雪花的谜团,同时记录下其他形状的雪花晶体。
E.作者确认当前世界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雪花就是在美国蒙大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一个农场工人表示的那种很大的雪花。
【解析】 A项,曲解文意,“准备送朋友礼物‘雪花’”“看着漫天飞舞雪花才有了这样的激动决定”都分析概括错误,这只是他对上帝发出的感慨,并不是他的内心决定。C项,改变原意,“用一架照相机匣子进行咔嚓咔嚓而得到的”分析概括不准确,原文说是用“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E项,观点和原文不符,原文中说“遗憾的是,找不到相关证据能够支持他的说法”,说明作者没有最后确认。
11.你认为本文的标题“雪花秘史”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合适。因为:①秘史是未向世人公开的内部秘密历史。这里运用比喻,向人民普及雪花的不为人知的知识,如“带帽子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三角形雪花”等。②“秘史”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文章重点写科学家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雪花的情景,文题符合。④雪花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对气候研究非常重要,需要探究它的秘密。
不合适。因为:①科普文讲究客观性,而“秘史”带有内部隐秘的东西的意思,题文不符。②雪花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常见的事物,有它自身的特性,没必要用“秘史”来吸引人的眼球。③文章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的科学家对“雪花”的研究,并且没什么特别让人觉得稀奇的,谈不上“秘”,倒是可以说“雪花研究简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大自然的智慧
赵大年
蜘蛛天生就会结网捕食。它在体内制造黏性、韧性很高又无色透明的“隐形”蛛丝,选择蛾蝶蚊蝇等飞虫的林间通道巧妙织网,然后躲于暗处,一旦有自投罗网者,信息立刻由蛛丝的颤动传递给蜘蛛,它也会迅速赶到,咬住俘虏,将自制的麻药通过牙齿输入俘虏体内,使其丧失抵抗或逃跑的能力,再放心地把俘虏吃掉。若有多个俘虏撞网,一时吃不完,它就用蛛丝捆绑起来,下顿再吃。要问这些本领和计谋是谁教它的?生物学家也无法仔细解答,只好笼统地说是蜘蛛的本能。其实,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奥秘知之甚少。聪明人不妨先学习大自然的智慧——我看编织渔网就是从蜘蛛那里学来的。网,真是个改变人生的巨大发明呀!人类自从学会了张网捕鱼,至今已经衍生出多少有形和无形的网啊,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法网,关系网,通信网,互联网——天罗地网!只是忘了感谢蜘蛛。
亚马逊森林大蜘蛛的网可以缠住鸟雀,它再使劲扑棱也挣不断这神秘的蛛丝。经测定,蛛丝的韧性强于钢丝,而且重量轻得多。已经有人在分析蛛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之类的有机物,若能人工合成,可能会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材料。
出于同样的想法,人们发现多种昆虫的外皮又薄又轻又有韧性,譬如蝗虫的“外骨骼”,既能保护内脏和肌肉,又支撑全身,使蝗虫能轻盈地弹跳、飞翔,这种外皮也是很好的材料呀。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制的“昆虫皮肤”,就是分析了昆虫外皮的成分,取得甲壳素和若干蛋白质的配方,相当容易地进行了人工合成。甲壳素也很容易获取,大量的虾壳、蟹壳、鱼鳞都能变废为宝。这种新材料的强度与铝相当,却轻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加水多少即可决定其柔软度,可制成任何形状,替代塑料,可自然降解,保护环境。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在医学上也用途广泛。
荷花莲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我国文人以此比喻君子的品格。德国科学家则仔细审视莲叶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这层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把炭粉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洁净如初。他们按照莲叶表皮的形状制作出一种具有“自洁性能”的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物表面,一场雨或一阵风就可以清除浮尘,节省了许多人工。
为防野兽伤害,有巢氏教部族学习鸟儿“结木为巢,编堇而寝”,住在树上。燕窝、蜂房的结构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现代化的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取名为鸟巢,也是人们向鸟儿学习的一种纪念吧?粗略地想想,人类向大自然学习的事例多矣。冷兵器时代的盔甲和现代装甲战车,大概是学习甲壳动物自我保护之法,譬如乌龟、穿山甲。鱼体内有鳔,充气则浮,排气则沉,潜艇也学了这一招。军人的迷彩服,一如动物的保护色。运动员阻力最小的游泳衣,仿鲨鱼皮。蝶翅美丽的图案移植到花布上,巧夺天工。乌贼也许是施放烟幕的祖师爷。跳蚤肯定是跳高的绝对冠军,它的跳高纪录是自身高度的600倍,已经有人在研究跳蚤的膝关节了。
我写过一篇散文《羡慕蜗牛》,说的是住房困难时突发奇想,蜗牛怎么知道生下来就应该背着一间房呢?此文获奖,是评委对敝人的同情。今天看来,学习蜗牛者大有人在。部队行军带帐篷。成吉思汗远征军的马队带着蒙古包。美国兵带着睡袋,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钻进睡袋也就冻不着了,可惜他们聪明过了头,既学蜗牛又学蚕——作茧自缚,我们的志愿军只需在睡袋外面帮他们拉上拉锁就足够了,抓个俘虏,举手之劳。
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随风飘去,播种四方。胡杨树给它的种子设计了辐射型的细毛,随风滚转到水土适宜处再扎根生长。蒺藜有点儿霸道,让它的孩子浑身长满倒钩刺,钩住动物的腿脚或人的裤腿,可免费旅行,待到你把它摘下,怕扎嘴又不敢吃,扔到地上则“正中下怀”、就地发芽。美哉蒲公英、胡杨、蒺藜,它们共同的智慧,就是不让孩子挤在自己的“福荫”下生活,不要子女跟自己争夺身边这点儿水分、养料、阳光。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它们的生存理念,偏要拥在闹市的雾霾下买高价房和天天堵车呢?世界大得很,好男儿志在四方,虚心学习大自然的智慧吧,这是一门既古老又时髦的学问——仿生学。
(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从虾壳、蟹壳、鱼鳞中可提取甲壳素,由它合成的新材料强度与铝相当,却轻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加水后可制成任何形状。
B.人类学习自然界中甲壳动物乌龟、穿山甲等的自我保护法,从而发明了冷兵器时代的盔甲和现代装甲战车。
C.自然界中跳蚤的跳高纪录是它自身高度的600倍,如果把跳蚤的膝关节研究透彻了,人类的跳高技术可能会提升。
D.亚马逊森林大蜘蛛网中的蛛丝成分都是蛋白质之类的有机物,它的韧性及重量强于钢丝,材料用途极广泛。
E.蜘蛛体内能够制造“隐形”蛛丝,并能够巧妙织网,然后躲藏在暗处,一旦有自投罗网者,它就咬住俘虏将其吃掉。
解析:选AC B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是“冷兵器时代的盔甲和现代装甲战车,大概是学习甲壳动物自我保护之法,譬如乌龟、穿山甲”。D项,“韧性及重量强于钢丝”不合材料内容,依据材料应是“蛛丝的韧性强于钢丝,而且重量轻得多”,另外“材料用途极广泛”过于绝对,材料中说“若能人工合成,可能会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材料”。E项,叙述较为简单,依据原文第一段即可得知。
8.作者为什么将文章的标题取名为“大自然的智慧”?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人类在各个方面向大自然学习的事例很多。②大自然中有很多可供人类学习的生存理念。③人类对于自然界中的奥秘知之甚少。④大自然中蕴含着一种既古老又时髦的学问——仿生学。
9.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大自然的智慧”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   
 
  
参考答案:①人类从蜘蛛织网捕食学来编织渔网。②研制的“昆虫皮肤”是分析了昆虫外皮的成分后进行人工合成的。③按照莲叶表皮的形状制作出的薄膜,用于车辆和建筑物表面。④将蝶翅美丽的图案移植到花布上。⑤古代人民学习鸟儿,住在树上。⑥潜艇是学习鱼体结构仿制的。⑦阻力最小的游泳衣是仿鲨鱼皮制成的。⑧部队行军带帐篷是学蜗牛。(写出四个方面即可)
10.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本文语言平实,善于以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说明大自然中某些动物的生命特征和生活习性。如,第一段“它在体内制造黏性、韧性很高又无色透明的‘隐形’蛛丝,选择蛾蝶蚊蝇等飞虫的林间通道巧妙织网”,平实地说明了蜘蛛结网的原理和地点。
(示例二)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如,文章最后一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随风飘去,播种四方”一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