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13)《宇宙的边疆》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检测:(13)《宇宙的边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8 07: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宇宙的边疆
一、打牢语言基础(28分)
1.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A.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B.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C.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D.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
【解析】 “微乎其微”改为“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形容非常细小,极其有限。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2.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________在两个旋臂之间,________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________像肥皂泡一样脆弱,________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即使  也  尽管  却
B.即便  也  虽然  但
C.即使  也  虽然  却
D.即便  还  尽管  但
解析:选C “即使”和“即便”属于同义词,一般用于表示假设和让步,但“即便”的语意要比“即使”的语意轻,这句语意较重,所以用“即使”,“即使”后面一般和“也”搭配;“尽管”一般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然后说出正文,而“虽然”表示转折,先承认某一事实,然后指出相反的一面。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B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一句,既承接第一空中听到的声音,又是第二空的结果,只有②是说明“听到的声音”;第二空可以填③④两句,但第③句与“而是引力波”矛盾,只能填④。后两空主要是确定第③句的位置,如果填在前面,就与前一句矛盾,而第四空前“正常情况下”可以与“当黑洞靠近时”区别开来,所以③填在最后一空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解析:选A 本题从不合逻辑、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B项不合逻辑,“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C项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D项“热烈”与“思考”搭配不当。
5.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3分) ( B )
(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
(3)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每秒,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
A.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B.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列数字 作比较 D.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解析】 抓住关键词“例如”“是”“1”“32”等进行分析。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②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
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
④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⑤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
A.③②④①⑤       B.②④⑤③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⑤①③④
解析:选B ④句中的“这些光须”是紧承②句中“模糊纤细的光须”说的,故应排在②后;弄清⑤句中的“其中”,①句中的“这些星云”指什么,或①③⑤按“大宇宙”→“宇宙”→“宇宙的中心”排列也可,即⑤→③→①,故排列顺序应是②④⑤③①。
7.下面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
A.运用比喻,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
B.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是向大海“涉足”。把星系比作是“贝壳”——动人的发现物,比作“珊瑚”——永恒的产物。
C.运用拟人,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
D.“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
【解析】 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的汪洋之滨”。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这句话是解说星系,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遥远的星系说成是“纤细的光须”,把这些光须比作浮在浪涛上的“海水的泡沫”。
B.“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中的“这些”,与电视画面相配,我们在上下文中找不到“这些”指代什么。“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已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模糊性。
C.“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中的“贝壳”“珊瑚”等比喻,带动了热爱的感彩。用对比联想来说明难以估量的事物,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D.“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大距离”指的是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解析】 “已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激发求知、探索的兴趣,学校从中国科学院请来了张院士给同学们做报告。假如由你主持这次报告会,你该如何开场?请你就此拟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字。
答:   
 
  
 
参考答案: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的张院士。张院士将给我们上一堂丰富多彩的宇宙知识课,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奥秘,激发我们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张院士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欢迎!
10.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句子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百科知识》是一本1978 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时创办的,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和重大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人们为提高文化素养所需的基本知识的,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的文理合编的科普杂志。
答:《百科知识》是1978_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时创办的,是一本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的文理合编的科普杂志。它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重大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人们为提高文化素养所需的基本知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为“行星系”下一定义。
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行星系   
 
  
参考答案:(行星系)是众多由岩石构成的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围绕恒星运行的星系。
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未来将不会再有互联网公司,因为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公司。所有行业、所有公司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思维层面。所有的传统企业,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与互联网公司抢生意,而是自身利用互联网完成转型和升级。
①未来不一定所有企业都会成为互联网公司。
②所有行业、所有公司不一定都受到互联网影响。
③所有的传统企业不一定都能利用互联网完成转型和升级。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除此之外还充满了光。随着爆炸继续下去,温度下降了。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这个时候宇宙的组成主要是光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物质仍然只占很小的份额。又过了几十万年,温度终于冷却到足够低,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依据材料,简要概括宇宙爆炸在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1)第一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1)(百分之一秒时)飞速分离出各种基本粒子(或:分离出电子、正电子和各种中微子);(2)(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中子和质子组成复合原子核;(3)(几十万年之后)电子、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二、提高阅读能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葛剑雄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奔走呼号;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意即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天亮了两次。
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乃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
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惊。
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
在《春秋》所记的242年中,发生了37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之事,被当作灾难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的出现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今天,日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完全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B )
A.古人有“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日食出现就说明国君有很大的错误,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B.在古代以农业生产立国的时代,人们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日食产生的原理根本不了解。
C.“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中“居然”,写出了古人对太阳被黑暗遮蔽的惊讶,带有强烈的感彩
D.“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中“一定”说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解析】 根据原文“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报”,B项中“对日食产生的原理根本不了解”过于绝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D )
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日食发生后的情景,既增强了科普文的生动性,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日食的说明。
B.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受发生时间、面积、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
C.《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已得到科学的验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
D.相传,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的天文官有时会疏于观测,不能对日食做出及时预报。
E.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都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示悔改。
【解析】 B项,“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错,原文是说“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C项,“最早”错,于文无据。E项,“颁发罪己诏……以示悔改”错,原文是说“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并非每次都这样。
11.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的具体内涵。(4分)
答:①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感到恐惧、震惊。__②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__③有利于促进古代君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间接地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做近似圆周的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彗核是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的雪球。
B.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C.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之一,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D.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
E.自古至今,只有地球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解析:选CE C项,原文是说“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并非“之一”。E项,原文是说“到目前为止”,并非“自古至今”。
9.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彗尾”的形成。
答:   
 
  
 
参考答案:太阳系周围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的彗核在经过它的恒星所产生的引力作用下倾倒到内太阳系,并且在太阳热的作用下,冰块被蒸发而形成彗尾。
10.太阳本身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分条列举。
答:   
 
  
 
  
参考答案:(1)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堆。(2)发出的巨大热能可以使太阳系里的行星都具有热量。(3)它的强光能够照射整个太阳系。(4)产生的巨大引力能够“迫使”周围的行星都围绕着它做近似圆周的运动。
11.从最后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作者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生存空间特别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的热爱与生活在其中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