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1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18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28 10:08:09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北京大学校徽京师大学堂牌匾你知道吗?第二单元 第6课 戊戌变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部编)
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戌Xū
戍Shù
戊Wù《时局图》《马关条约》的签订图片反映的事件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想一想梁启超人物扫描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职 业: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仰:建立君主立宪国家
创办《中外纪闻》出生地:广东新会 职业: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史学家 文学家 信仰:倡导变法维新,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时务报》主笔 观看视频,在微卡上记下公车上书的相关内容。公车上书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 填一填学生阅读课本P28,在文中划出并做好文字、数字标注。1895年
北京《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梁启超拒和
迁都
变法光绪帝没有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拒和: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变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二、戊戌变法的发展——建学会,办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闻报》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维新变法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胶州湾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军队战斗力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学生任选至少两个向度分析。学生看课本P30,独立思考,用微卡呈现结果。①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
②变法触犯了谁的利益?
③变法没有涉及哪个阶级?光绪帝慈禧太后四、戊戌变法的结局——戊戌政变 读图,思考问题:
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
2、为什么“无力回天”?
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精神?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
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问题思考五、戊戌变法的评价 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1895年,甲午战败,悲伤的一年,三个知识分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42岁的张 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37岁的康有为,公车上书,改良救国。
29岁的孙中山,暴力颠覆,革命救国。
……历史纵横小结一次上书维新派三个代表人物变法的四项内容二点历史意义公车上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爱国救亡、思想解放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一个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1、(广东揭阳中考)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过之路, A 再次上书;
不做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2、(海南中考)1895年的公车上书,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牛刀小试AC牛刀小试3、西方一位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好心扼杀了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皇帝”是指哪一位皇帝?
(2)康有为等做了什么工作?根本目的是什么?
(3)这位历史学家认为“扼杀了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一观点全面吗?为什么?
(1)光绪帝。
(2)工作:戊戌变法。
根本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主要原因:缺乏工作经验。
观点:不全面。
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竭力反对,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