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
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新知导入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
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
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
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
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
寻味的抒情佳作。
知背景
新知讲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读诗句
新知讲解
记拼音
强欲
qiǎng
岑参
cén shēn
遥怜
lián
应傍
bàng
新知讲解
知作者
岑参,原籍南阳,后迁居
江陵,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
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
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
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
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
》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
铭两篇。
新知讲解
解诗题
诗题意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强欲登高去,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句意: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新知讲解
明诗意
无人送酒来。
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后来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句意: 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新知讲解
明诗意
遥怜故园菊,
怜:可怜,怜惜。
故园:家乡,故乡。
句意: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九月菊花,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应傍战场开。
应:应该,大概。
傍:靠近、接近。
句意:那九月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课堂练习
译古诗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
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新知讲解
明诗意
此诗通过描写重阳节思念长安故园,通过想象着故乡的菊花此时在战乱中开放的情景,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之情。
拓展提高
悟诗情
1、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首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用“无人送酒”来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 。
拓展提高
悟诗情
2、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一句作者渲染离家之远,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更见思乡之切。“应傍战场开。”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加以抒发。
拓展提高
悟诗情
3、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句中“遥”和“傍”字的表达效果。
“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想之切。
“傍”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作业布置
理解提高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
“ , ”可以看出。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2、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作业布置
理解运用
3、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感情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写了在战争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重阳节;“登高”、“送酒”、“赏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