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28 16: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 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德阳)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一→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2.(2018?单县三模)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水,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3.(2018?江城区一模)如图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枝条上两个果实A、B的长势会是(  )
A.A长B不长 B.B长A不长 C.AB一样长 D.AB均不长
4.(2018?嘉兴)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5.(2018?荆门三模)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
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又控制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b为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6.(2017?东营区校级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B.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
C.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D.动物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还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扩大其分布范围
7.(2018?姜堰区模拟)植物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主要的部位(如图)是(  )
A.A B.B C.C D.D
8.(2017秋?鸡西期末)水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但浇水过勤,会导致植物根的腐烂,这主要是由于(  )
A.水分过多,影响了根的呼吸
B.无法吸收水分
C.植物忙于吸收水分,无法进行其他生理活动
D.水中的细菌过多,使根烂掉
9.(2018?高邮市模拟)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
10.(2018?广东模拟)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要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丛和树林中的湿度.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裸地 B.茂密的灌丛 C.树林 D.任意一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17秋?霸州市期末)导管和筛管都是死细胞构成的.  .(判断对错)
12.(2017秋?慈溪市期末)如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的[3]表示叶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运输植物体各器官。
13.(2018?丹东一模)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般情况下,冬季大棚里正常生长的草莓、西瓜等反季水果没有夏季成熟时的味甜,原因是冬季气温低,光照弱,  作用合成的淀粉等有机物少,此作用在含有  的细胞中进行:在农业生产上遇到洪涝灾害时要及时排水,目的是使植物的根能进行正常的  作用,此作用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  。
14.(2017秋?镇江期末)晴天的上午,在一盆栽植物的分枝上套上一个透明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于植物体内散发出来的  凝结而成的,它是  作用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枝快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  气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将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15.(2018?乐山)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却能“逆流而上”,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2018?槐荫区二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 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钟罩内壁出现的水珠除来自烧杯中水分蒸发外,还可能来自于植物的  ,该生理作用可促进植物体对装置中  的吸收。
(2)实验后经测量,甲、乙、丙三套装置中培养液的水分别减少了100mL、98mL、85mL.甲、乙培养液比丙培养液减少的水分多是由于   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而甲比乙多减少的水分则用于了植物的   作用,该生理作用可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
(3)将三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脱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   。
(4)三套装置中,可用于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温室里栽培植物,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7.(2018?历下区一模)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中甲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乙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过程C  (填生理过程)散失到外界,该生理过程促进了生物圈的    循环。
(2)绿色植物吸收的太阳光能,直接用于甲图中  过程(填字母),该生理过程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该生理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   中。
(3)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在果实营养组织的细胞中,糖类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乙图的[  ]   中。
(4)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该同学使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该装置放在  环境中。3~4小时后将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入玻璃缸中,蜡烛立刻熄灭。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
②该同学想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应该选择图2中的哪两套装置组成对照实验?   。
 
4.2 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B。
【解答】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
2.【答案】:C。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A正确。
B、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B正确。
C、若X为叶肉细胞,根据箭头方向,①为有机物而不是水,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则Y为叶脉中的筛管而不是导管,C错误。
D、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D正确。
3.【答案】:A。
【解答】解: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4.【答案】 :C。
【解答】解: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带土移栽等。
5.【答案】:D。
【解答】解:A、由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在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大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就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给消耗掉了,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光合作用能大量产生,所以植物的呼吸作用表现不显著,b为氧气,则a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此项说法正确。
B、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进入,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的外出,降低蒸腾作用。此项说法正确。
C、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据此可知,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相当于生产者,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此项说法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如图外出的b是水,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为根向上吸水提供了动力,促进了水循环。此项说法错误。
6.【答案】:C
【解答】解:A、绿色植物对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A正确;
B、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还有一部分微生物是消费者,如各种病毒和致病菌.它们都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C错误.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常以某些植物的果实为食,动物在食用果实的同时,将种子扔弃在野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常沾附在动物身上,随动物身体的运动而带到远处,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从而促进了种子的传播.因此,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正确.
7.【答案】:D。
【解答】解: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8.【答案】:A.
【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烂根,使植物死亡.
9.【答案】:B
【解答】解:根毛细胞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等,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主要在液泡中。土壤溶液中的水和无机盐进入根毛细胞时,要依次经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10.【答案】:A
【解答】解: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湿程度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有植物的为实验组,无植物的为对照组.所以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裸地.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答案】:×
【解答】解: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
12.【答案】:(1)导管;(2)气孔;(3)筛管。
【解答】解:(1)1的箭头指向表示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2)2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的;(3)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各器官。
13.【答案】:蒸腾;光合;叶绿体;呼吸;有机物;能量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两个能量转换器,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台风过后,菜地积水过多,水淹,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时间过长会导致根烂掉而死亡;要及时排水,目的是保证根的氧气供给,使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4.【答案】水蒸气;蒸腾;氧气;光合;二氧化碳;呼吸
【解答】解:(1)晴天的上午,植物的蒸腾作用旺盛,通过气孔散失的水蒸气会在塑料袋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2)在下午打开塑料袋口时,由于叶片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塑料袋内积聚了大量的氧气,而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能够使快要熄灭的火柴棍复燃;
(3)由于夜晚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将袋内的氧气消耗完了,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能将一根燃着的火柴熄灭,这是呼吸作用的结果。
15.【答案】:蒸腾
【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流”,其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答案】:(1)蒸腾作用;水分(2)光照;光合;碳氧 (3)乙、丙(4)丙;二氧化碳
【解答】解:(1)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该生理作用可促进植物体对装置中水分的吸收。
(2)通过比较只有甲装置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水分。因此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甲、乙培养液比丙培养液减少的水分多是由于光照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是自然界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3)由于乙装置,使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装置内的植物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缺乏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
(4)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三套装置中,丙装置澄清的石灰水,因此可用于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或延长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绿色植物吸收的太阳光能,直接用于甲图中A过程,该生理过程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该生理过程发生在乙图的叶绿体中。
(3)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在果实营养组织的细胞中,糖类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乙图的[⑤]液泡中。
(4)①将植物放在暗处3﹣4小时,无光情况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如将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入玻璃缸中,蜡烛立刻熄灭,说明玻璃缸内缺少氧气,原有的氧气被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所以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②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a、b、c、d四个装置内的植物做了不同的处理,a装置内的植物去掉全部叶片,塑料袋只套住植物体;b、c、d叶片全部不做处理,b装置塑料袋套住了整个植物和盆,c装置用塑料袋从盆壁把植物套住;b、c两装置塑料袋壁上的水分不只是植物体上蒸腾而出,还有盆内的土壤水分的蒸发,d装置塑料袋只套住植物体。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图中a和d的变量是有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