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六课 戊戌变法第六课 戊戌变法回忆历史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向日本赔款白银 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走进历史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列强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进一步走向衰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列强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进一步走向衰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影响: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时间:1895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列强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进一步走向衰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举人,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在上书上签字吗?
如果你来给皇帝上书,你将如何来挽救危亡呢?穿越时空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敢为天下先。梁启超康有为《万国公报》与强学会的成立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当时影响最大的报刊就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影响:广泛宣传了维新思想,为变法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公车上书失败后……《中外纪闻》为机关报(由《万国公报》改名而来)时间:1895年8月
地点:北京强学会的成立 影响:成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进一步宣传了维新思想,为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背景:西方列强入侵,国家处于危亡时刻;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为变法而奔走呼号;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支持变法。戊戌变法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时间:1898年6月二、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军队战斗力 戊戌变法1898.6.11-1898.9.21因为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是它失败了彼得大帝(1700-1721)改革 (1)背景:封建农奴制的盛行造成了俄国经济的极端落后。 (2)改革者:彼得大帝。 (3)改革内容: 改革的几个方面 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 削弱大贵族;收回军权,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 改进军事设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 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推行学校教育 社会习俗 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 (4)意义:①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 ②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条件。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变法的失败 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变法的失败 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一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变法失败 光绪帝被慈禧软禁,康、梁逃往国外。变法失败 光绪帝被慈禧软禁,康、梁逃往国外。变法失败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光绪帝被慈禧软禁,康、梁逃往国外。戊戌六君子杨深秀随着1898年9月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了,历史上又称这次变法为“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 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现在、在将来,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我们将铭记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后来……康梁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民国时期做了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死于一次失败的手术。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做起了皇帝梦,最后在人民的讨伐声中死去。
光绪皇帝终于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驾崩,清王朝开始了一个3岁小皇帝的统治,而他的统治也只维持了3年。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戊戌变法得到光绪帝的支持,其结果为什么仍然失败?如果没有袁世凯告密变法会不会成功?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习题 全体起立!唱国歌原来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人先后到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起草了上皇帝方言书, 联合十八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 多人签 名,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光绪皇帝,但遭到拒绝。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清朝的兴起是倚靠它强大的八旗军力。随着领土的扩大,清朝吸收了部分蒙古人与汉人的势力,对此皇太极另外设立了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用以壮大军力并加强管理蒙汉臣民。
到了清朝入关后,虽然八旗军人数达二十万,但兵力仍远远不足。为了加强对领土的有效统治,清政府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织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所以称为"绿营兵",独立于八旗军。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BC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B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AC知识拓展:
中国历史上变法次数较多,著名的如下: 先秦时期:春秋管仲改革,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邹忌变法,商鞅变法; 两汉时期:王莽改制;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后周世宗改革; 两宋时期:北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 明清时期: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永贞革新。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 乙、 丙、 丁、戊、己、庚、辛、壬、 癸
地支十二:子、 丑、 寅、 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