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 。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
41岁归隐。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出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就没再做官。
???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
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
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
shì
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陶渊明纪念馆
第一层(前6句):回忆弃官前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1、问: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2、问:你认为陶渊明回归自然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作者厌恶官场生活。“误落尘网中”说明入仕作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作者归隐田园,固然有仕途坎坷之故,但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决意归隐田园的志向。从第二句就可以看出,诗人本性是喜爱山林自然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人来说,即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一套。“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研读课文
第二层(中10句):写归田园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方宅”四句写居住的环境:空园旷野,茅屋点缀,榆柳覆郁,桃李飘香。自得之意、人间情味尽现。
“暧暧”四句写远观、写近闻,炊烟袅袅,胜似仙境,鸡犬相闻,真情无限。恬淡幽雅的田园凤光中,归后的喜悦,难以掩饰。
第三层(后4句):写眼前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读后体会作者的感情。
“户庭”二句写环境的清幽,暗示诗人的超凡脱俗、心境闲适。最后两句直言点明“返自然”使得他其乐无穷、触处皆春。
总结
课本选的第一首,是最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田园。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欢乐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当然,不与统治者合作的行动令人敬服,但事情本身仍有独善其身消极避世的因素,这一点自然不应苛求古人。
语言质朴自然,比喻生动形象,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就是本诗的成功之处。
作业
背诵本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