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了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从而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学习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流程。
学习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方法:
朗读法
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2、介绍作者
1、谈自己明白的道理
2、回忆以前了解的蛛自清
联系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
在了解作者之后呢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他的文章。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在听的过程中有两个要求,第一,更正自己在预习时读错的地方。二、完成屏幕上的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听课文朗读,更正读音,力争读准字音。根据问题提示思考。
夯实基础,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1、全文共写到几次父亲的背影?四次“背影”各在什么地方?
2、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有关背影的描写,然后交流
第二次
理清课文脉络
作业
背诵父亲为“我”买橘子一段,找出对背影的描写的句子,以及父亲买橘子时的动词。
板书设计
怀念父亲,难忘背影 父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 子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 情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文章第6段,感受父子情深。
2、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上节课大家都一致认为第6段写得最感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一段。
背诵这一段
温故知新
重点赏析第6段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对动词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3、指导学生分析其他三次写背影的作用。
1、填空,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读父亲的行动描写部分。
2、找出文中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3、找父亲走路的姿势,分析部分动词。分析完之后再齐读。
4、分析其他三次写背影的作用。
达成目标1
品味语言
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
总结: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找出这几句话进行分析。
边读边体味其中深挚的爱。
5个同学分别谈对这5句话的理解。
达成目标2
体会子爱父之情
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
思考讨论后明确:理解
找出三次流泪和两次自责。
激发学生爱戴自己的父母。
拓展迁移
多媒体展示写作要求,播放背景音乐。
仿写《背影》
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们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作业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与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板书设计
沉重的背影
蹒跚的背影
艰难努力的背影 父爱子 父
朴实的语言 子
情
三次流泪 深
两次自责 子爱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