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哪里有空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哪里有空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29 12: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新湘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哪里有空气》教学设计
壶天中心小学
执教者:王姣霞
一、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空气。
2、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注射器、塑料瓶、气球、水等)直接观察空气。
3、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在存在;
4、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学习用证据说明问题,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学会养成作出大胆推测后亲身去做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思维习惯。
二、合作学习目标:
通过交流,培养表达、倾听习惯,能认同他人合理的观点,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空气,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
教学难点:
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学习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水槽、水、塑料袋、大头针、扇子、带盖小塑料瓶、注射器、粉笔、泡泡水、气球、石头、砖头、海绵、粉笔、筷子、记录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
三个塑料袋(分别装苹果、水、空气)、水槽、毛巾、砖块、注射器、带盖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初识空气。
1、孩子们,老师带来三个塑料袋,请看第一个袋子里有什么?(生:砖头),第二个袋子呢?(生:水),那这第三个袋子里呢?(分歧:什么也没有/有空气)
2、师追问:看上去确实空空如也的塑料袋,你为什么认为装了空气呢?
生(摸摸鼓鼓的塑料袋):如果里面没有东西怎么会让塑料袋鼓起来呢?
师(表扬孩子会逆向想问题):你真会想问题,很有科学家潜质哦!
3、师:这个袋子里老师的确装了空气。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二、探索方法引路,证明空气存在。
1、师:你们知道老师这袋空气从哪里装的吗?就在教室里装的,你们也想装一袋这样的空气吗?(每组一个塑料袋,由操作员开始动手,组内群策群力。)
2、师:塑料袋里装好空气了吗?(装好了)里面真的有空气吗?科学可是讲究事实和证据的,那你怎么让大家相信袋子里确实是空气呢?
3、师:接下来,老师来教你们几种方法,让你能找到里面的空气,好吗?
4、师(举起之前的水袋):如果把这个装水的袋子扎个孔,水会(边说边演示)——(水慢慢从小孔流出来)。
5、师:那这个你们认为有空气的塑料袋,我也用针尖扎一个孔,慢慢挤一挤,里面的空气会怎么样呢?(空气也会跑出来)
6、请一个孩子上来感受一下(用脸、手感受)问:感受到空气跑出来了吗?
7、师:跑出来的空气你看见了吗?老师有办法让它看得见,信不信?不过,要借助一种物质——水来帮忙。将小孔浸没到水中,轻轻挤一挤塑料袋,让空气跑到水里(边说边演示),你看到了什么?(泡泡)
8、师: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先让袋子里的空气跑到你们的脸上、手上感受一下,再让它跑到水中看看会发现什么?
9、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0、汇报交流。引导充当汇报员的学生清楚表达,小组汇报时其他成员学会认真倾听。空气进入水中变成什么了? (看不见的空气进入水中变成气泡冒了上来/跑出来的空气冲到脸上凉凉的……)
11、将桌面收拾好,由每组纪律员监管。
12、师生小结: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感受到袋子里有空气的?(用皮肤感受、借助水看到空气)教师就小组合作情况、纪律、卫生做出星级评价,及时调控。
三、放手分组活动,借助工具找空气。
1、过渡:师:刚才我们用塑料袋装了一袋空气,让我们继续来找空气。(出示注射器)想想你能用它找到空气吗?(指名说,上台演示,并引导学生用上两种证明有空气存在的方法。)
2、师: 你能把这种找空气的办法画下来吗?教师用图画出用注射器找到的空气,引出图示法。
3、师( 出示塑料瓶子):用这个瓶子能找到空气吗?
4、师(重点引导):小塑料瓶装了空气。将瓶子倾斜,这样里面有空气吗?倒过来,这样瓶子里还有空气吗? 如何知道这个瓶子是否还有空气?(放水中)
5、出示多媒体,展示一号宝箱里的“宝物”,并讲清找空气时的具体要求。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多媒体展示小组气泡示意图,并请小组汇报员汇报,组内成员补充找空气的方法。
四、找找存在于物质中的空气吧。
1、师:在我们周围还有哪里有空气?(生说哪里有空气。)
2、(过渡)师:教室里有空气,外面走廊有空气,操场有空气……那我从外面捡来的这个砖块里面有空气吗?
3、(多媒体出示记录表)师:这些物体里有空气吗? 预测一下,是不是真的呢?接下来就是动手实验去验证。
师:请将一号宝箱还上来,领取二号宝箱(组长负责),
4、师(活动提示):不要一起放入,先放入一个物体,仔细观察现象,一个物体做完了,拿出来再放入第二个物体,依次这样观察。观察一定要细心哦。
5、学生分组活动,观察现象。
6、小组讨论观察现象和结果。指名汇报结果。
7、师:那砖头里的空气藏在哪里? (空隙里,有空隙就有空气进入)看来空气真是无孔不入呀。
五、回顾总结
1、资料链接:
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人们叫它“大气层”。所以,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
2、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知道哪里有空气,用哪些方法证明了有空气。)教师相机补充: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我们的发现,还学会大胆预测,并亲手实验验证的方法。为今天
3.总结小组合作情况,并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

六、板书设计:
1、 哪里有空气
用皮肤感受 图示法
借助水 预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