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3.1 《光的色彩 颜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等实验的探究过程,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通过观察色光的混合和物体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进一步探究后初步了解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并能学会解释生活中与光的色彩有关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和相关实验,体验物理探究过程,明确实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会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学习。3.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以及关于光的能量、颜料的三原色等知识的拓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谜的兴趣,感受缤纷多彩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和研究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较明显的实验现象探究“光的色散与色光的混合”2.教会学生明白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规律
教具 液晶投影仪、红、绿、蓝玻璃纸、白色光屏、三棱镜、光的三原色演示器、平面镜、凸透镜等
设计思路介绍 开始先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展示一间“没有开灯”的屋子的场景,并且告诉同学们里面有一些物体,而同学们什么也看不见;随即演示当灯打开后,看见漂亮彩色的物体,让同学们知道光的重要作用,引入课题,学习“光源”的知识;接下来展示焰火和霓虹灯等彩色光源的场景引导学生增强对“光的色彩”知识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与提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光是如何让物体显示不同的颜色的?……通过演示光的色散实验(如果晴天可以直接用太阳光,而阴天则可以用投影仪投射出的白光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太阳光也是由其他颜色的光组成的、是一种复色光”;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最后进一步拓展“光的能量”、“颜料的三原色”等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拟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进行教学。设计新课教学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目的
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设置场景:“黑暗屋子里的物体”无法被看见——引导学生:在注意看和思考的同时把自己想到的问题提出来。板书课题:《光的色彩 颜色》 设置情境,引起兴趣和求知欲
光源 先投影几种常见的光源,归纳分析并提问:1、什么是光源?有什么共同特点?2、光源主要分成哪几类?注意观察投影上出现的发光物体,指导分析各种光源的特点。尤其学会区别“光源”和“假光源”(例如月亮、电影屏幕等)(注意把时间给学生充分讨论,并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认识辨别光源,并能应用到实际中
光的色散 播放“焰火”和《火烧云》的画面(配有录音)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彩”的奥秘。演示实验:“光的色散”指导学生观察: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以三棱镜为参照物,各种色光排列的次序是什么? 总结出光的色散规律
实验注意点:1、利用太阳光或投影仪发出的白光进行实验;2、指导学生让光束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入射并略斜向上;3、让光屏所在处较为暗,显示出清晰的七色光带总结板书: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思考:如何再把分出的色光混合成白光呢?(指导学生用凸透镜放在色散后的七色光路上,并调节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发现色光重叠部位是白色的现象为止)这再次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协作能力
色光的混合 演示实验:利用投影仪射出几种单色光组成的矩形:红光、绿光、蓝光。利用投影色光并使用平面镜反射,分别将红光反射到蓝光上、红光反射到绿光上、绿光反射到蓝光上,鼓励学生观察色光混合处的颜色,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是什么颜色;然后再展示带有名称的、由七种颜色排列成的色带作为学生的参考。 讨论后再用平面镜把红光和蓝光同时反射到绿光同一区域处,观察现象:中心是白色的光!总结板书: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蓝= 红+绿= 绿+蓝= 通过仔细观察与比较,结合教材知识对光的三原色及混合的常见规律有一个了解
物体的颜色 小组探究:1、让太阳光分别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到什么现象?2、让白光、绿光、红光、蓝光等分别照射在一个白色上衣、红色裤子的演员身上,观察到什么现象?3、透过蓝色(或其他颜色)的玻璃镜看这个演员,发现什么?思考:透明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决定的?(能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又是什么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规律?实验巩固:先直接观察、然后再过红、绿、蓝三色玻璃纸观察书中的图片和周围的物体。总结板书: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能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此处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对比与辨析能力,还可适当用习题加以巩固
光的能量 (播放光的能量的介绍音频)引导学生观察: 《生活*物理*社会》——光具有能量,思考:光能表现在什么地方?它有哪些应用? 拓展学生思维,保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课堂小结 什么是光源?光可以分解成几种色光?色光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光的三原色是什么?合成的规律是什么?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此处让学生自主总结、发言,并用投影辅助一些习题加以巩固
作业布置 “WWW”的五道习题,另外完成补充习题对应的知识。 巩固并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3.1 光的色彩 颜色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组成的。(光的色散、牛顿)3.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4.光具有能量。
教学反思 《光的色彩 颜色》是一节实验要求很高、规律探究性很强的光学新授课,通常情况下的普测效果却容易受天气影响且现象不明显,于是我备课时进行了多种打算,向多位老师进行请教,最后确定了指导思想:用尽可能少的器材、做尽可能多的实验、显示尽可能清晰的现象。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设置场景,质疑激趣。我用投影展示了一间漆黑屋子的场景,让同学们猜里面有什么(却猜不出),然后模拟灯光开着后各种五颜六色的物体展现在大家眼前……由此学生认识到了光的重要作用,引出课题;接着用漂亮的焰火和《火烧云》中关于物体变色的片段等激发学生探究光是如何给世界带来五颜六色的兴趣。2、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在做“光的色散”实验时,让学生走上讲台,走入阳光,合作完成了“光的色散”实验,成功的喜悦尚未消失,我又告诉大家:这是上个世纪伟大科学家牛顿曾做过的实验!学生们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紧接着又完成了“色光的混合”、“观察屏幕上的三原色”等有趣的实验,效果不错。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镜、彩色透明纸、放大镜等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但是研究规律时又高于生活,从而课堂中不乏发现的惊喜、新奇和成功感。例如在色光混合实验时,学生看到只是屏幕上排列整齐的红、绿、蓝三色带,如何将它们混合?学生必然在头脑中努力思考。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取出几个平面镜,同学们茅塞顿开:用平面镜把一种色光反射到另一种色光上!白色的屏幕上能有三原色显现?同学们满腹疑惑,但是随着我手中放大镜的推移,面前观察同学的证明而消失了,得到了发现的喜悦。然而这节课后,我在反思中发现了诸多不足:一是课前没有对突发情况作出足够准备。这节课由于前边一堂课下课时,学生把投影仪电源关了,导致再开时费了好长时间,影响了师生上课的情绪,也耽搁了上课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再上这类课时,一定要按叶主任所说的带一些备用器材,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二是研究“物体的颜色”时,用色光照射的物体本身太亮,导致实验效果不够明显。这点解决办法我想如果窗帘好拉的话就要全拉上,不能怕麻烦;另外也可以换成用红绿纸做成的“实物”放在较暗处实验。三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时激励手段较少,导致个别学生作壁上观。如我在要求学生观察透明物体颜色时,告诉大家“漂亮的玻璃纸”在完成实验后可作为积极学习同学的奖品,结果是导致没有获得“奖品”的学生很扫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总之,这节课后,我认识到要更注重实验、活动,也要更关注全体学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